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1月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形成,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茅于轼表示,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够在两三年内消化掉泡沫,那是一种理想的、软着陆的状态,但看起来可能性不太大。“在我看来,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形成了,问题在于它怎么结束。”茅于轼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房地产泡沫。茅于轼表示,这么多房地产泡沫不是两三年能消化掉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泡沫的破裂。
茅于轼判断“泡沫”的主要根据是空房率非常高,空房包括盖好没有卖掉的,尤其是已经卖掉而没有人住的房子。
茅于轼认为,造成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是目前中国大量民间资本和民间储蓄不能变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他认为,当前民间投资机会有限,获利水平比较低,银行利息也很低,于是大家就把存款变成了房子,这是整个经济结构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关新闻:一旦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化” 危害是难以估量
关于房地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高层之所以认为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两难”问题增多,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两难”,在扩张性政策方面防止经济二次探底与通胀预期和金融风险之间的“两难”。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两难”,当属房地产快速发展与资产泡沫之间的“两难”。
余斌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占了投资额的1/5到1/4,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约6%(上海超过了20%),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达到60个。他列举数据说,2009年1—11月,全国住宅销售均价达到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其中,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三季度以来,房价持续上涨,泡沫日趋严重。前不久福布斯列举的2010年金融风险中,中国房地产被排在了第二位。”余斌说,“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基于上述认识,余斌呼吁,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他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区别对待”: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