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日,沈阳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大厅内那场激烈的土地竞拍争夺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以为穿着朴素年逾六十的神秘老太束桂香以4890元/平方米的价格摘得位于大东区工农路北,临东北大马路和观泉路,面积为94789平方米,土地起拍价为3800元/平方米的地块。作为在沈阳以自然人身份拍得土地的第一人,此举无疑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
个人拍地现象在全国早已屡见不鲜
2007年1月10日,《金华日报》第3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金华市经济开发区将出让东阳街以西,文莱路以北的39号地块,该地块将分成18个单元拍卖,“个人可以竞拍”。1月22日,39号地块分割成的18块土地由17个个人竞买成功。金华的“敢为天下先”一举引起了业界对其合法性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2009年9月17日,在武汉国土交易中心举行的拍卖会上,来自该市最偏远地区黄陂区蔡店乡的农民以39万元的价格,拍下当地占地2.85亩的P(2009)050号地块,并准备盖20多套商品房。传统农区小城镇的潜在投资价值突然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热潮迭起、“地王”频出的同时,远离城市、处于传统农区的小城镇却仍处于开发“冰河期”,城市大资金鲜有光顾,商品房建设几乎没有。而这种局面被蔡店乡农民以戏剧化的方式打破。
2009年10月23日,长春市政务中心土地拍卖大厅现一神秘买家,两次跳叫1000万元,经过18次竞价,最终以个人名义1.0505亿元拿下朝阳区一地块。竞买人是以个人名义参加此次土地拍卖,拍卖结束后,这位神秘买家未露只言片语,抽身离开。
2009年11月26日,临港新城环湖西三路WSW-C3-4-1地块开始出让,经过数十轮激烈举牌后以1.7060亿元成交,比起始价4779万元高出257%。据显示,竞得人是一位个人买主,名为“林巍”。在此之前一周的11月1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一块标号为200926的地块被名为钱志勇的神秘男子以4.3亿元竞得。而在参加拍卖的11位竞拍者中,有5位以个人名义竞拍。
2010年6月28日,福州成功拍卖6幅地块,江厦地块被万达集团拍得,楼面地价1875元/平方米。其余三坊七巷地块的成交楼面价达到了18782-25138元/平方米。其中,5幅三坊七巷地块有3幅被个人竞得。在当前市场调控下,开发商拿地更加谨慎,而通胀因素和土地增值的预期导致了个人拿地的异军突起。
个人拍地俱乐部在上海挂牌成立 拍地可获取更多利润
除此之外,内地甚至成立了个人拍地俱乐部。2009年12月2日,内地第一家个人拍地俱乐部在上海徐家汇的一栋商住两用楼内挂牌成立。据说成立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把大量用于买地的个人资金,转化为项目开发资金,并建造中低价住宅以满足市场需要。对个人而言,买地的成本更为低廉,而且从拍地开始介入,可以获取的利润更多。
个人拍地极有可能被套牢
尽管卖地的投资利润高于买房,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个人购买土地后,很难再转让给其他企业和个人,而且土地开发对于个人来说难度太大。如果个人对区域规划不熟,对地市、楼市不了解,买地投资极有可能会被套牢。无论是募资还是拿地或是建房,各个环节都无法有效控制,且现有的个人征信体制尚不完善,都会使具体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