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专利防范抄袭的作用并不业内看好。甚至连上海龙湖地产投资发展及营销副总经理高晚晴也表示,即使申请了专利,一些对品质有决定性的环节依然会被其他开发商抄袭。
令人震惊的是,上海一些房地产业内人士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发生在房地产业的抄袭现象现在已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尤其是在新楼滞销的当下,开发商会更多“借鉴”其他热销楼盘的卖点来开发项目。
而在上海,持有这样心态的开发商很多。华燕资深分析师张宏伟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大部分新开楼盘在开盘前会进行市调,而其中的内容就包括了向热卖开发商“学习”先进的做法。那些曾被大开发商视为“秘密武器”的创新产品,也因此摇身而变,拥有上述开发商的“特色”。
佑威与楼市专评网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说,类似万科、保利、龙湖等大牌开发商都有被抄袭的记录。而在这一轮市场滞销之际,上海楼市热销项目的抄袭现象变得更为严重,很多楼盘会有多家开发商抄袭。
“远看一湾又一湾,近看都是山寨‘星河湾’”,一位网友戏称北京、杭州等多个地点都已经出现了星河湾的“山寨版”。
山寨楼盘难获青睐
陆骑麟回忆,上海的楼市抄袭风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上海楼市因为宏观调控的原因,导致一些产品滞销。部分开发商通过大量市场调查,创新设计了新产品,并获得了市场的成功。而后就导致了很多开发商的竞相模仿。
上海钱生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生辉说,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专利主要是实用新型专利或者设计专利,属于发明专利的比较少,抄袭者只要略为对专利进行设计上的变化,专利的拥有人就很难对这些抄袭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因此房地产的专利很难被保护。
业内人士昨日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仅仅依靠专利很难保护楼盘的原创设计。类似绿城、龙湖等开发商其实更多地还是依靠不断创新设计来获取竞争力的提升。
不过,陈晟说,大部分抄袭的开发商并没有因为抄袭而获得成功。以上述仿造星河湾的“山寨版”星河湾为例,虽然名称相同,产品形态也很像,但品质却与真正的星河湾相去甚远,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也远较星河湾差。
而抄袭者的竞争能力也在长期抄袭下大大下降。对大部分开发商来说,抄袭仅是权宜之计,要想在楼市调控期求得突破性发展,仍然要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