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之路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教授
市场经济下,房价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近几年,我国房价高企的症结正是——供求失衡。
2003年以前,我国商品住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房价相对平稳,年均增长为3-4%;2004年以后,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过快上涨;2005年之后,全国多数城市房价开始较快上涨。相对应的供求状况是,2006年至2009年,全国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是20亿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26.6亿平方米。2009年最离谱,竣工面积5.8亿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今年1至5月份,商品房竣工面积不到1.92亿平方米,销售面积却达3.02亿平方米。当然,这个需求当中包含了不少短期投机行为。而投机性需求占比越大的城市,房价上涨越高。
“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做出郑重承诺后,“国十条”迅速出台,对土地供应、保障房建设等做出具体要求与部署,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先是加大土地供应量。调控房价的关键,是调整供求关系。国土部公布2010年全国住宅用地要达到18.5万公顷,而过去几年平均每年的住宅用地供应量仅5.4万公顷,2009年也只增加到7.65万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占到14.2万公顷。如果有足够保障房供应给中低收入家庭,即使商品房价再度企高,社会反应也不会太强烈。
第二,此次调控的核心和亮点还有差别化的信贷政策,这是遏制投机炒房的制胜武器,将有力遏制投机性和炒房需求,从而大大改变紧张的供求关系。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运作主动权在政府: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结构由地方政府掌控,力度大小与政府运作有关。还有保障房,完全是政府的行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但仅靠市场运作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强力的行政手段,而“行政问责制”将成为强有力的保障。
近期,此次调控政策的效果已发挥明显作用,在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的同时,一些热点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一手房、二手房价格都已经松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开发商要做好准备,今年又将是“现金为王”。到2011年,新政效应完全释放,投机购房将收敛,自住性需求仍然旺盛,供应量增加,结构趋于合理,楼市有望重归稳定。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经验的丰富和对货币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中国地产业发展必将走上理性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