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立市场行为主体地位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口,从去年12月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治局会议,到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无一例外地向外界透露出一个积极改革的信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GDP增速要保证在7.5%左右,体现了两个政府层面的想法;一是调结构,二是稳增长。
这其实一直是这几年中央工作的重点。以往中央政治局在具体操作上非常不聪明,往往想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指令性或者命令性的政策去影响宏观经济走势,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实际上,由于市场经济有其既有的惯性和经济规律,贸然从政策层面进行干预,效果会非常不好,而且对经济的伤害较大,这已经从前几年的发展中看到了端倪。本届政府让我感到很高兴的一点就是他们开始尊重经济学规律,李克强总理作为经济学博士,已经在施政纲领中提出“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就很好,因为只要你尊重经济学规律,并主动在市场管理中运用这些规律,那你的政策就一定能对这个市场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我一直有个观点,即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要确立市场行为的主体地位。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都习惯了国家计划经济发展,忽视市场的作用,结果我们要改革。例如国家提出的现在还在计划的十八亿亩耕地,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一件事。我们从建国时的“食不果腹”发展到现在衣食无忧,并不是靠耕地增长,而是靠农业科技发展。这个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因为它已经解决了。实际上国家只要放开农村土地交易,一开始肯定很多人蜂拥去买地,然后就发现没人接手,市场就能达到动态平衡。这个平衡很稳定,协调性很好,能让市场顺利发展,地价就会下降,相对应房价也会下降,这就使老百姓的诉求得到了保证。我想这个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在提出的时候肯定没有什么证据,为什么不是十七亿亩?为什么不是十九亿亩?这个原因恐怕连国土部的人也讲不清楚,反正就是十八亿亩,这是一个很可笑的计划干预市场的例子,也很可能是造成这么混乱房地产价格的元凶。
实际上,市场是有自己的运行体系的。从房地产上看,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建材、多少人工,在市场协调下都很容易解决,不用外力介入,更不需要像现在这样还要频频出各种政策进行干预。市场本身就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在经济学中各种规律的基础就是市场行为,而现在很多政策背离了经济学规律,是非常危险的。这会造成整体经济的失衡,而这种失衡会放大楼市的风险,这种人为的风险一旦被放大,就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一定要警惕,不能听之任之,只要将李克强总理的理念贯彻下去,利用市场本身的力量来调节,就能很顺利度过市场波动期,从而调整好经济模式,为下一个发展阶段奠定好基础。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