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学员风采
 

赵洪新:道常无为


——专访吉林省华宇集团董事长赵洪新


文/本刊记者
  马明

 

赵洪新

吉林华宇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1971年出生;吉林工学院毕业;1993年从国企单位辞职进入市场创业;1998年正式创建华宇实业公司(华宇集团前身);现任吉林省华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开发建设了华展新天地、仁兴商厦、华宇·蓝山英郡、华宇·蓝山尚城、华宇城等众多经典知名地产项目。

 

企业经营发展之道,在于认识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市场的优胜劣汰当中,抱朴守真,坚持职业操守,同时要迎合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对于市场规律哪怕窥得一斑,将之运用于企业经营之中,即可获益终生。——赵洪新

 

《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通常看起来似乎无所作为,事实上没有任何事物不是它所成就的。是以孔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3年以来,中国地产业再次经历风雨洗礼,令许多知名房企举步维艰,纷纷寻求转型之道,同时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房企被迫出局。然而事有例外,在风高浪急的地产市场当中,仍然有一些企业逆流而上,稳步前行,其中不乏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企业能够在危局中拨云见日,异军突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踏上了探访之路。

为了锁定恰当的采访对象,《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求助了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的同学们,大家一致推荐吉林省华宇集团董事长赵洪新,由此注定了《中国地产总裁》杂志的四平之行。也正是这次采访,让我们感悟到,在那些真正的担当者心中藏着一种东西,它只能被称为:道。

 

四平印象

几经辗转,与赵总约定了采访日期,踏上列车,一路北行,窗外是渐浓的秋色。半日的光景,已抵达四平这座东北中部的城市。

走出车站,迎面是黑土地独有的清新。天,高而清澈;云,淡且从容。

赵总委派的专车已经等候在站前。由于之前从未到过这座城市,我请求司机绕行几条主要的街路,以对这里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东站到市中心,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一路所见,与我想像中被称为“东方马德里”的战略重镇大相径庭,眼里没有岁月沧桑,完全是弥漫的现代气息。街道宽敞、整洁,繁华而秩序井然,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

“四平目前在建的地产项目很多吗路过一处建筑工地的时候我搭讪着与司机攀谈。

“在建项目还是挺多的,但是大部分销售情况都不乐观。”

“很多城市都是这种状况。华宇有在售的项目吗,销售情况怎么样?”

“我们在四平、公主岭两地都有在售的项目,销售情况都还不错,最不好的情况下单个项目每月也有七、八十套的销量,其它项目跟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说到这个话题腼腆的司机脸上明显有些得意的神情。

“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较好的情况下这也是不错的销量了,能带我先去看一下华宇的项目吗?”我突然有些迫不急待地想去看一看这些让司机颇有得意的“作品”。

“好,我就近带您去看一下我们正开发的‘华宇城’和以前开发的‘华宇·蓝山英郡’,这两个项目距离较近,也是我们开发经典项目。”

司机答应着将车调了个头,五分钟的光景就到达了项目所在地。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司机带着我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了这两个当地人视为传奇的项目。在这里我看到了臻于一线城市最高人居水准的开发理念、园区规划、建筑品质、物业管理,在三、四线城市里,这样的作品实在是不多见的。而更为惊讶的是,短短的参观历程里,我似乎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力量,介乎于文化、思想与情感之间,让华宇这个企业,这个品牌,在这个城市当中拥有无数忠实的拥趸。

在华宇·蓝山英郡,与一位在园区湖边散步的业主随意攀谈了几句,她给出了一段令我颇为震撼的表述:住在这里已经七年了,到现在为止,蓝山英郡仍然是四平市最好的小区,无论房子的质量、园区的环境、物业服务都是领先的,但这些还都在其次,最让我们这些业主感到骄傲的是华宇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氛围,企业创造了很多平台和机会,让我们业主在一起交流和沟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能够在一起互动,生活在这里感觉特别充实。我觉得华宇不是在管理业主,而是跟我们平等沟通,建立感情,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人舍得离开,他们真的是在用心尊重业主、理解业主、关心业主。现在华宇每次推出新的楼盘我们都推荐很多亲戚、朋友去买房,大家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很幸福。

我能够感受得到,业主说这段话时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一个企业竟然能够做到让一位普通客户如此信服,这是怎样的一种内涵,我猜测着,对接下来的采访更加充满期待。

 

对话赵洪新

赵洪新,1971年出生,毕业于吉林工学院,现任吉林省华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四平之前,拿到的这份履历似乎过于简单,以致于当我敲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还带着几分好奇。

眼前的赵洪新没有猜测当中东北人的那种粗犷,反倒是异常地儒雅、谦和,更像是一位气宇轩昂的学者,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没等我的自我介绍,他已经主动走过跟我愉快地握手寒暄了,在这样热情的气氛当,我开始了对赵总的访谈。

 

做企业就两个字“坚持”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赵总,能谈谈您是什么时候涉入房地产行业的吗?在此之前您有哪些人生经历呢?

赵洪新:我是从1993年开始接触建筑行业的,此前由于毕业分配一直在企业里从事技术工作,当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型国有企业发展前景已经十分暗淡,因此1993年我辞去了这个所谓的“铁饭碗”,应聘到一家建筑企业担任工程管理工作,一年后辞职创办一个小建筑公司,但是我正式进入地产行业应该从1998年在公主岭创建华宇实业公司开始。

从走出校门的踌躇满志,到经历社会现实的拷问,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了,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里我目睹并且理解了普通人的艰辛和成功者的坚持,也找到实现理想的方向和途径,基层工作的历练,也是让我坚定走上创业道路的原因,那段时间在经验、能力、心理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储备过程。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当初您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契机是什么?哪个项目让您在四平地产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赵洪新:我是从工业院校毕业的,在校的时候就对建筑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临近创业的那几年,正是四平、公主岭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发展建设新的起步期,地产行业也是刚刚兴起,人们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正在启蒙,行业兴起与时代发展十分契合,因此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坚定地选择了这个行业。

1998年在公主岭从建筑起步,经过了三、四年的时间,也承建了许多工程项目,但是当年的公主岭受城市规划及资源所限,地产行业发展相对迟缓,所以2002年我带领公司辗转至四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于同年承建了四平站前改造项目“华展新天地”,也正是这个项目的成功让华宇在四平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且完成了从建筑到开发的转型,使“华宇”实现首次跨越式发展。

当年的四平站前是著名的脏、乱、差地带,房屋老旧、街道破败、散商游贩聚集、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但是对这里实施改造动迁、施工、回迁都存在着巨大的难度,是一块令许多开发商望而却步的硬骨头。我带领华宇刚刚来到四平,急需一个让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契机,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们客观地分析了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凭借着满怀的激情和勇气,决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和挑战,承担了华展新天地的开发。这个项目最终给我们带来了成功,并且创造了客户三天三夜排队购房的奇迹,也成为华宇企业发展的一个转折,那一年我也只有32岁。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在您的创业生涯中经历过哪些里程碑式的发展,有哪些时间节点是值得铭记的?

赵洪新:2002年开发华展新天地,到2005年收购仁兴商厦、2006年开发华宇·蓝山英郡、2009年重回公主岭开发华宇·蓝山尚城,直到目前正在开发的华宇城,每一个项目都是华宇集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华宇·蓝山英郡和华宇·蓝山尚城两个项目,不仅仅是华宇集团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四平、公主岭两个城市人居发展的里程碑,这两个项目无论从开发理念、建筑品质,还是环境景观、物业管理都具有十年以上的前瞻性,真正开启了两地的高端住宅时代,带动整个城市居住水平的大幅提升。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您在带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遭遇过哪些难题?您又是如何克服的?从中您得到了怎样的感悟?

赵洪新:应该说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创业之初我们缺少人力、资金、资源、经验,初具规模时我们又需要新的契机、平台和空间,当企业形成集团化运营时,我们又面临如何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何维持企业长远发展,同时我们又要面对市场大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困境。

克服这些困难我的心得是两个字“坚持”。坚持我们的信念不动摇,再困难的境遇始终不放弃;坚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客户、朋友、伙伴、员工,让一起走过的人保持对我们的信任,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所有问题都顺其自然的解决掉了。我的感悟是:困境时,你身边的人没有远离,你就能战胜一切。

 

管企业首先是“给予”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说到困境,在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相互“拼杀”的时代,区域内竞争尤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据说您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团队打造和企业文化拓展中。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赵洪新:应该说对于“华宇”我们是带着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来经营的,因此我们把坚持诚信、坚持品质作为我们的信念那么如何让员工理解我们的思维,与企业发展保持同样的高度这必须通过打造团队、通过企业文化的淬炼、传播才能得以实现。无论市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在企业发展的相应节点上我们要做相应的事情。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通过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团队,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拓展,使企业上下坚定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即便是在市场状况不利的局面下,使我们仍然保持着在区域市场上的领导力,保持着营销业绩的稳定增长。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您是如何打造并管理团队的?您所信奉的经营哲学是什么?

赵洪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员工不知道管理者是谁,大家信奉同样的信条、坚持同样的理想和方向,目标一致、高度一致,这样的企业会无往不利。在打造团队方面我们比较注重给予员工自我实现的空间,通过满足他们最高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员工的自我能动性,前提是我们为员工提供大量自我提升的机会,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正确地使用人才,使所有员工聚在一起能够产生化学反应,使团队不仅稳定,而且极具战斗力。在管理方面,我们将制度、规范放在其次,把情感寄托放在首位,着力打造幸福企业、幸福员工,让员工有归属感、责任感,从而主动去遵守纪律,沿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整齐划一。我的心得是管理首先要给予,而不是首先想到员工对你、对企业的回报。

因信致远,品质先行,追求卓越,相融共赢。这就是华宇的核心价值观。对事业、对员工、对伙伴、对城市、对社会,我们都坚持这样的信条。

 

打造三四线房企知名品牌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目前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似乎普遍面临发展甚至生存的困境。作为同样是三、四线城市中打拼的企业家,您认为该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

赵洪新:从短期来看,三四线城市房企若想在逆境中突围最重要的是加速现在产品的去化,保持资金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得以生存的底限。当然在市场需求总量下滑的前提下想快速去化产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在营销思维上有大胆的创新,积极尝试新的推广渠道、新的营销模式,针对市场要认清政策方向和市场动向,手段要灵活多样,反应要及时准确。

从长期来看,三四线城市房企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包括在土地、人脉、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包括对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以及地方特色渠道、平台的了解和掌控,他们更适合于植根本土进行深耕,适合于围绕资源优势进行长期投入,通过细化产品、细化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性品牌,赢得本地客户的拥护和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好融资环节,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更要研究如何创新发展,在新的思维、新的政策、新的机遇条件下,应该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走联合发展之路,做大区域品牌优势,这不仅仅是突围之路,也是企业长远发展之路。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目前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对很多行业构成了冲击,您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您的企业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赵洪新:互联网思维在生产、生活领域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不争、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你能够适应、能够驾驭它,它就是你的机遇;如果你排斥它、轻视它,它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挑战,甚至灾难。目前互联网思维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开始拓展,暂时对地产行业尚未构成冲击,但是我们仍然非常重视在互联思维模式下新地产营销思路,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将其与我们的传统营销结合起来,并且探寻新的发展思路。透过互联网思维我们也看到未来的地产业新的产品模式、营销模式、推广模式,新物业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会有针对性推出结合互联网思维的新产品。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试图从重资产到轻资产运营的转变,您如何看待这样现象?能结合华宇目前的开发项目阐述一下吗?

赵洪新:企业寻求转型之道也是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但每个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标,轻资产道路并非适合所有的地产企业。轻资产的运营方式为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即使短期内我们不会考虑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转型,但是许多轻资产模式会对我们目前的经营给予必要的补充。未来的经济社会,资源整合型企业一定会占有更大比重,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够忽略的,只是目前结合三四线城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要在传统开发模式下走很长的路。

目前我们在四平开发的华宇城项目具有百万平米的较大体量,它在规模、品质、配套等各个层面都处在这个城市的领导地位,我们通过深耕产品,通过细化管理和服务,来增加产品附加值,也尝试用新的运营模式来整合资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是产品的制造者,品质的追求者,我们会尝试一些轻资产的途径,将其作为我们经营体系里面的重要补充,但从根本上我们不会去向这个方向进行彻底的转向。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赵总,据我了解目前华宇集团在四平地产业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称为区域市场的领头羊,您认为是什么让华宇有今天的成就呢?

赵洪新:我认为是两个方面的坚持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其一是苛求品质:我们始终站在城市发展的最前端,以前瞻性的眼光去定位,坚持打造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思考的范畴不仅仅是房子的品质、环境的品质、服务的品质、管理的品质,还有业主生活的品质。我们以品质为前提,打造一个带有华宇特色的生活模型,使走进这个生活模型的人,真正得到我们承诺的美好生活,正是这些坚持,给了我们数以万计忠实的拥趸,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其二是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服务:应该说在类似四平这样的城市,住宅地产开发已经走过基本住房需求时代,目前正处于改善性住房需求时代,单就产品而言已经趋于一线城市标准在未来,想保持企业、品牌的领先性,必需对产品进行细分,在功能性、艺术性、舒适性等多角度进行重新定位思考,从服务的角度进行创新性尝试,必须在好房子的基础上给予客户更多的附加值,才能继续保持优势,这将是三、四线城市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在深度探讨华宇品质升级的同时,更加大力度进行服务的创新。我们以高品质住宅物业为依托,正在进行教育、医疗、文化、生活服务等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在未来三至五年之内,将在四平创建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满足0100岁居民生活、健康、情感、自我实现等需求的全龄化社区”样本。所有年龄段居民,在这个生活模型之下,通过我们设施保障和服务体系,享受更加和谐、更加健康、更加舒适、更加丰富、更加具有人情味的生活。未来的华宇大家庭将真正成为老有所乐、少有所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近几年来,地产行业可谓风雨飘摇,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于公司的发展和行业的未来,你有哪些考虑?“华宇”有没有走出去到全国甚至到海外的发展计划?

赵洪新:论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我们会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坚持中高端住宅开发策略、坚持以品质作为我们的道德底限、坚持以创新服务保持华宇品牌的生命力。近两年来整个市场的震动可以说对地产企业是一次很好的洗礼,市场规律下的优胜劣汰一定会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更加有序,这也必将给有良好信仰的企业更多发展契机,我相信无论是华宇,还是地产行业,很快迎来新的发展浪潮。

对于行业的未来我期待一个更加规范的新秩序,而且未来许多地产传统的优势越来越弱化,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将要比产品研发能力更加重要,服务能力比管理能力更加重要,企业转型与联合发展会成为地产业的重要话题,新的挑战并不是灾难,而是更好的机遇,在开发、售卖产品与产业运营结合的过程中,要求地产企业有更多创造性思维,我相信行业的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对于企业的未来我认为应该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及时跟进新的政策、新的思想、新的模式,走精细化、特色化、信息化、生态化、服务化、品牌化的道路,围绕三四线城市仍然能够保持项目、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地位,把华宇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实现引领三四线城市的目标。

华宇的十年发展战略中很明确,我们要做引领三、四线城市的知名地产企业。目前我们还仅仅是在松辽大地上小有作为,而面对全省、全国还有更多的市场需求有待挖掘,这些城市也需要有类似华宇这样的企业去整合资源,带动城市建设和人居发展,因此我们只是刚刚起步,我们理想在这里,我们的价值也在这里,所以我们短期内不会考虑这样的目标。

 

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赵总,您刚才说到华宇有责任去带动人居的发展,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遮风挡雨的港湾,更是一种稳定生活和未来的保障。那么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子又承载了哪些更多的含义?

赵洪新: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子首先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它就要用来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房子早已不再是衣、食、住、行当中的一项最基本需求,它还承载着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以此来体现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因此作为开发企业,我们要创造的不仅仅是好的房子,还要赋予它包括安全、健康、情感、荣誉在内的更高的附加值,才能跟随上这个时代发展的脚步。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您最欣赏的企业家是谁,对于您的影响又是什么?

赵洪新:其实我欣赏的企业家有很多,因为但凡成功者都有其独到之处。远见卓识者有之、百折不挠者有之、运筹帷幄者有之、独辟蹊径者有之,每一知名企业家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如果说对我有影响的,不是某一位企业家,而是某一类企业家。他们坚守自己道德底限和职业操守,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去赢得财富、赢得社会的尊重,只要是这样的人,无论他的企业大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例如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就是这类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品质被人们称道和传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也鼓励我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自己和我的企业,因此当我们企业无论处于顺境和逆境,都会有无数朋友、伙伴、客户,乃至普通的群众给予我们无私的支持和援助,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华宇”这两个字代表着品质,代表着诚信。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来四平之前我对华宇也进行了一些侧面的了解,我知道华宇一直对公益事业给予着大力的支持,包括出资创办“华宇大讲堂”助力城市发展,同时每年都会有很多救灾济难的举动,是什么促使您作出这些举动?

赵洪新:从表面来看,今天的华宇集团是我、是华宇所有的员工经过辛勤打拼创造出来的,然而事实上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之所以得到今天业绩,是城市的包容、是百姓的信赖、是社会的哺养,我们必须懂得感恩,所以我们把回馈社会做为首要的责任。我们创造产品、创造价值这固然是对社会的反哺,但是通过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温暖,这也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希望华宇还能够更大更强,能够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您的财富观是怎样的?

赵洪新:我认为那些能够拿出来与更多人分享的、或者能够流传下去的才能够称其为财富,如同人类历史上那些灿烂的文明。一个人、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有多少钱,都不能称为财富,而只有把这些东西运用起来,为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上的享受,能够使之产生进步的力量,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您之前提到过要去打造幸福员工、幸福企业,那么您自己的幸福感来自于哪里呢?是事业还是家庭?您又是如何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的?

赵洪新:事业和家庭都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来说很难将二者所带给我的幸福感去做量化的比较。就事业而言,当我看到我们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奉献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们的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会感觉到无比的欣慰和荣耀;当看到无数个家庭在我们的园区里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这都是幸福的源泉。就家庭而言,我更在乎的是家人的健康和快乐,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始终保持一个充实的状态,彼此之间有理解和关爱,这种幸福感与事业上带来的满足感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事业和家庭上都要有所付出、有所收获,给企业成员、给家庭成员以关爱,同时也得到所有人给我的关爱,这就是幸福的源动力很幸运,在企业里、在家庭里我都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我一直认为事业和家庭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事业上的成功会从某些方面为家庭幸福指数提升创造一定的条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够让我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重要的是无论对事业、对家庭都要有真诚的付出,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回报,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打造幸福员工、幸福企业、幸福社区,使我的幸福能够感染更多人,提升这个社会的幸福感。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赵总,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性格因素在您创业中及经营管理中有什么影响吗?

赵洪新:我觉得我只是一个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善良品质的人,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一种追求完美的个性。在任何时候我都愿意把我的真诚分享给别人,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可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企业里的其它成员,他们也同样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在企业里我们也是由始至终奉行这样的信条: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奉献给客户、奉献给城市、奉献给社会,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恪守职业道德,尽力把品质做到极致。可能也正是因此使我们获得了更多人的理解和信任,聚集了更多忠实的客户和伙伴。

 

《中国地产总裁》杂志:在工作之外,您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

赵洪新:读书、旅游、与人交流,我比较喜欢做这些能够让自己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充实头脑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听一听音乐,其实只要活着,身体和灵魂就一直在路上。

 

“只要活着,身体和灵魂就一直在路上”。这句话颇具哲学意味,使我能够感受得到这位儒气十足的企业家内心深处的执着与坚忍。

对于赵洪新的采访结束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透过这些看似不连贯的问答,在我的脑海中却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睿智、博学、谦和、内敛、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同时又勇于担当、意志坚定的年轻企业家的轮廓在他带领下的“华宇”坚持品质,深耕本土,创新服务思维,以前瞻性的眼光引领着城市建设和人居发展,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客户的认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向着百年经典的目标稳步前行。

在华宇,我感受到一种“道”,无名、至简,它可以叫做原则,也可以叫做坚守,无论如何,这他们道德和信仰,隽永而光辉!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5/11/17 10: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