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元素,地产与文化联姻是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张金凤
“住在城市中最骄人的位置、在每个人都知道并且向往的地方,过着常人无法窥及的生活,上演个人与家族的传奇。”巴金先生曾用这句话描述公馆这个被作为身份、品位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在那个时代,在公馆里生活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梦想。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在自己理想的城市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相比从前,人们对房子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不是简单地生存空间,而是更讲求消费的档次和品位,他们要求产品能给人以美感和遐想,要有浓烈的“文化味”,体现更广泛人文关怀的新时代,赋予住宅更多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
一位哲人也曾说过:“没有文化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元素,地产与文化联姻是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是看到了文化本身具有的高附加值和现代人对文化的追求,众多聪明的开发商纷纷打起文化大牌,目的或传承文化,抑或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于是,文化地产应运而生。
用文化打造“活建筑”
地产和文化的联姻,构筑成了“文化地产”这一响亮名词。有人说,在当下,概念成就未来。而“文化地产”这一提法却鲜有人为其下个完整的定义。中国文化本身丰富的内涵,多层次甚至是过于宽泛的延伸,都让这些本身比较低沉的建筑难以渗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深化和人们住房需求的不断升级,老百姓所需要的住房现在则更倾向于具有“生活品味”的建筑。这些产品的出现也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的产品细分和产品升级的必然趋势。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两者的结合似乎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这个角度的把握又需狠下功夫。
从90年代后期,中国的房地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不断旺盛,房地产行业也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发展的时代。一方面,开发商不断探索怎样才能打造市场真正需求的建筑,且使自己的项目能有更好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选择住房的时候,又越来越注重建筑本身以外的其他价值。
一位开发商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开发商拿到一块地以后首先想到的要体现它的经济价值,这是最简单的;第二要体现社会价值;第三个价值就是人文价值、文化价值。一个房子的价值必须从三个方面体现。相对于房地产开发元素来讲,经济价值和地块很有关系!社会价值和它的建筑形态很有关系,人文价值和它里边蕴含的文化有关系。所以任何一个房子三者结合在一起它的价值才会永恒。他还表示,文化价值在这其中具有长远的影响意义,建筑是流淌的音乐,音乐在建筑立面就是它的人文价值的体现。
黑格尔讲了一句话,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无机的,建筑出来以后就把有机的生命和无机的生命结合在一起。我们居住在一个空间里面是要生活,不是买那个空间。我们把那个建筑赋予了人文价值以后,在这个空间的生活和一般的建筑不一样。
地产和文化的结合,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文化在其中的本质作用。文化会使本身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具有永恒的价值。同时,这也提醒开发商在做每一个项目时,一定要时刻考虑到如何才能将本土文化与项目自身进行有效整合,使项目成为有思想的“活建筑”,使建筑不再显得笨重、呆板,从而让人觉得非常轻盈、有生气。文化在其中不是标签,更非噱头,而是充实在建筑物的每一个细部,包括阳台的设置,立面的颜色等诸多细节中。
文化引领地产
生活在现代社会,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闲庭漫步,坐看云卷云舒。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在的城市到处都充斥着大同小异的线条,闭上眼睛也能想到城市的大致格局。大广场、大建筑、几何线条、讲究干净整洁、视觉效果突出,这样貌似很有规律的布局,往往会造成一个城市个性和精髓的丧失。千篇一律的面孔,让人无法去记忆和辨认。所以现在不少人都有了“逃离”城市的想法。这种“逃离”,原因也许很多,然而,城市,自古就被冠以文化和各个方面都较先进的地方,却连人都留不住的话,是不是又反映出了其他更深层次的 原因呢?现代社会,寻一座古刹、访一处农家、探一方山水,都成为了一种时尚。他们所要寻找的,或是繁杂之外的安宁,或是繁华中可以短暂落脚的地方。
有人说,建筑本身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到处堆砌着的混凝土、水泥、钢筋造就了建筑物坚固的外壳下面,严重缺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现在,人们发现了这个会传达感情的“眼睛”,就是文化元素。建筑会因文化和品味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因此,每一种地产都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背景,就像成都文殊坊的文化背景就是文殊院这座百年古刹蕴藏其中的禅文化。凡是去过文殊坊的人总能感觉到它浓重的香火味。我想这种文化气息,不仅需要人们自己的亲身体会,更需要的是建筑者当初的用心设计与建造吧。
我们说“文化地产”,是因为我们认为每一个房地产产品在一个地方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建筑物的出现能代表这个地方的文化。文化是个内涵丰富的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
我们知道,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全民皆益的这种文化层次,是个宏观的、处在“本”的位置,也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理念,这种服务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种人文自然和谐的进步,就是要到达生存、生活、生命的和谐,是根本之道。要真正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有“文化地产”的理念做指导,进而使房地产事业成长为一种可持续增长的社会公益事业。
所以,必须要先树立文化地产理念,进而把文化地产和地产文化深化优化,这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的运用。文化地产需要开发商随时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自觉能力,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做到利和义的完美对接,也就是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不二的融合,才能产生有良好的地产文化。
衡量文化地产的“度”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住房革命演变了一个历史过程,越来越成熟和规范。据了解,组团式房地产开发成为21世纪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量的造城运动为城市带来了诸多新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
同时,伴随着“文化地产”的迅速升温,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商都在兴致勃勃的打起“文化”牌。这种近似“跟风”的行为,又让我们不禁担忧起来。文化过于宽泛的概念和过于深邃的内涵,很容易让人丧失方向。文化的内涵,包括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社区文化及企业文化几大部分,而目前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是打着文化地产的旗号,并没有把文化完全地融入到地产中去。许多的建筑师和开发商都把文化丢掉了。实际上,一个楼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后面的建筑用料,再到小区景观设计,甚至业主入住后都是要体现的。特别是业主入住后,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发商在建筑上进行文化挖掘,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蔚然成风。但我们都应该注意到,文化不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孩子,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盲目的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而刻意去追逐一些所谓的“文化”,可能会适得其反。文化与产品嫁接的结果要么成为经典,要么成为笑柄,毕竟,玩文化玩得“四不像”的失败项目也不在少数。
我们常常看到罗马柱反复出现在现代建筑的混搭中,凡是有园林和喷泉景观的地方都有亭台楼阁,户黩窗棂也常常清一色的中式拼花。
农家乐的附庸风雅尚可博得一笑,但遍地开花的建筑复古,表现一个时代审美的浅薄,有人说,这是“蒙在鼓里”的附庸风雅。
文化与建筑相结合的成与败,取决于这种文化的被认可程度,也就是说,它是否亲民。这样,从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中汲取元素,应当成为开发商的首选。
某种程度上,开发商也是建筑文化的传播者,但是,一座建筑,如果不与我们最庸常的生活相联系,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文化地产”要想真正的落实,必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以人们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处处传达“人居”的思想。真正地与当地的文化融合,这样的建筑才会有“灵气”,也才会更适合市场的需要。
不虚妄,不矫情,让文化触手可及,让一切伪高尚变得和蔼可亲,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曾告诫中国开发商,一定要略过那些显而易见的污秽、腐烂和拥挤的现有条件,而将残存大量中西传统式样建筑的开发街区,设计成为象征东西方社会文化交汇的艺术精品。
“文化地产”代表着当下或是更长远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将这一星星之火燃烧到“燎原”的程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文化地产”势必也会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