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正在凸显。
在9月4日举行的“重庆资本市场高端论坛”上,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三大挑战,即保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和外汇储备安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自去年底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揽子总额达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些财政刺激以投资为主,其中又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2009年预算有所调整,但在现实中,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刺激计划的主要内容。对此余永定指出,目前“保增长”是主要矛盾,财政刺激肯定是正确的,但恢复保持增长势头与防止未来产能过剩应该有所兼顾。“我国投资率持续上升,已经达到或超过50%GDP。未来的产能过剩令人担心。”余永定表示。他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回报率问题,而急忙上项目,很容易导致低效率和浪费,环保标准等问题,此外还应该关注未来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
对于刺激出口的政策,余永定表示,我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早已过高,应适当减少,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刺激出口的政策效果有限,而代价却是巨大的。“出口可以帮助消化过剩产能,但出口需要是不稳定的。当然从微观和产业角度来看还有更多问题可以讨论。”余永定表示。
对于去年底以来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余永定指出货币政策已经过度宽松。但目前的许多问题,是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问题,是金融机构设置问题,监管的合理性问题,而不是货币政策的松紧问题。货币政策必须注意前后一致性。如果央行丧失可信性,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损害是难以弥补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扩张性政策必须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结构性指标必须改善,这些指标包括对外贸易依存度、投资对GDP占比、能源使用效率、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
对于外汇储备问题,他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应该把外汇储备的安全、减损放到极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但目前美联储正在无限制地印钞票,奥巴马政府大规模举债,美国的财政赤字/GDP将超过10%,债务余额/GDP将超过50%,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未来走向是很难预测的。”余永定说。
余永定指出,目前应抓住时机推进医疗、卫生、教育、金融、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建立能源、水、电等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