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地产新闻
 

70多个重点城市供地计划撂荒之谜


  尽管2009年的土地市场跌宕如一部无法预言的悬疑小说,但其中总有些桥段有着一成不变的乏味感。年年纠结于土地供应计划数字的各城市国土部门则是这些桥段的主角。上半年节衣缩食,下半年突击供应,土地年度计划不达标——这几乎已成定律。
  今年同样如此,某统计机构负责人日前表示,其对全国70多个重点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30多个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完成率不足50%。他认为,第四季度已至,又一波土地供应高峰即将到来。
  某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人士亦表示:“包括4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国内大多数城市,今年依然无法完成土地年度供应计划,这也预示着第四季度将出现集中供地。”
  但今年的土地市场与去年又有不同。流拍与底价成交是去年的主基调,而“地王”和抢地则是今年的关键词,看似迥然不同的市场表象下,却为何面临供地计划不达标这一相同的窘境?
 
  年度计划大缩水
  早在9月底,已有统计机构注意到各城市土地供应面临不达标的苗头。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各大城市2009年1~8月份实际完成的住宅用地供应量来看,六成以上城市住宅用地供地完成率不足50%。
  几个一线城市都遭遇了类似情况。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4月1日对外公布的2009年度供地计划中,供地总量被确定为57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面积为1300公顷。而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截至10月15日,北京今年推出的住宅用地总面积仅为654.4公顷,只是计划供应量的一半。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信息,目前已经没有正在交易的住宅、商业用地。在“即将入市”的地块资料中,也仅有4块住宅用地,土地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包括迟迟没有推出的朝阳公园和奥运南区地块。 
  此外,根据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广州今年住宅用地供地计划完成率为53.1%;深圳为51.39%;上海则仅为35%。
  二三线城市同样如此。
  公开数据显示,福州2009年度住宅供地面积为269.3公顷,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招商部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10月中旬,福州市共出让住宅用地约1200亩。若按此数字计算,福州今年的年度计划量完成不足30%。但上述人士表示,“今年的年度计划还没有最后出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供地,具体数字正在报市里审批。”
  厦门公布的年度供地计划中,土地总面积为232.66公顷;杭州读地手册的数据显示,今年杭州计划出让住宅类用地为144.8公顷。以上城市都面临计划难以完成的尴尬。

  供地计划乱相
  “发生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高策地产董事长李国平语气肯定,“这充分证明了所谓土地市场火爆只是一个假象。那只是结构性火爆,而不是全局的反映,无法证明土地市场已全面回暖。”
  李国平认为许多城市尽管都无法完成年度计划,但原因却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城市,计划也仅仅是计划而已,先报上去拿到指标再说,他们不会考虑市场因素来做出判断。”李国平说。
  可以成为佐证的是,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招商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度计划没有必要完成”。
  另一个原因则主要针对一线城市而言,李国平表示,几个一线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动迁成本高,效率比较低,“这就导致了无地可供”。
  金隅嘉业副总经理何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表示土地市场不同于楼市的一点在于其整理时间很长,集中供应一段后手中就没有地了。
  他还提及另外一种情况。土地市场比较热,一级开发商不能保证拿到自己开发的土地,辛苦两年却颗粒无收。“他们也在有意识地控制节奏,不让土地在市场这么热的时候入市。”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总监陈啸天则把各个城市分为“谨慎型”与“麻木型”。
  “前者考虑到完成计划的压力,因而把目标定得比较低,但会不停修订。而后者则完全不顾市场规律,将年初计划做得很大。”
  南京则属于前者,该市今年普通商品房用地计划为685公顷,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8月下旬就宣布追加100公顷普通商品房用地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样的城市也为数不少,记者在相关机构了解到,有的城市分批次调整供地数字甚至超过了10次,而有的城市2009年供地计划到10月份才对外公布。
 
  年底突击供地
  “30%到50%的数字太难看了,所以对很多城市来说,年底将会有一个集中供地潮。”陈啸天说,“但计划要完成很难。”
  但再难也是要争取的,这与接下来的土地指标息息相关。比如北京市就明确提出,“对计划执行好的区县在下一年度的土地储备计划的新增指标上给予倾斜,对于计划执行不好的区县相应扣减指标”。
  事实上,类似规定在全国多数城市都有体现。一个直接结果是,突击供地的方式逐渐成为传统。
  一年以前,在105个纳入土地监测的主要城市中,完成供地计划的不到三成。面对被缩减2009年度用地计划的危险,全国主要城市纷纷在年底加快供地节奏。
  而一年后,尽管截至目前最新数据统计尚未出炉,但截至8月底的数据已经显示,这一“临时抱佛脚”的举动还将继续。
  按照多位受访专家的分析逻辑,除去政策因素,突击供地背后与市场的关联度似乎并不明显。地王给地方政府以信心,而这种信心却没有一个足够坚实的平台。
  陈啸天表示,地王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大,它只反映出几个成熟城市里“价差体系”的形成。“一些企业有能力去运作高端,为小众服务,目前正在形成不同的选择体系。”
  但这种“非主流”的选择体系却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市场的走向,陈啸天认为一些城市盲目加大供地量就是这种误导的结果。
  除去一级开发难度大这一人所共知的制约因素,某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正逐渐成为开发商的标靶。尤其在地王频出、众口直指土地供应无序的状况之下,一个权威、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更被期待。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国土部门加大土地供应,开发商就不会去囤地。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表示,如果国土部门能够按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供应土地,房价就不会上涨20%、甚至30%。
  首开集团一位人士表示,供地计划“规而不范”的状况依旧,开发商始终无法了解土地市场的真实状况,“那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的状况会始终持续下去”。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时间:2009/10/21 9: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