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市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75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开工商品住宅面积的28.28%。
据介绍,2010年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将实施“5+1”模式,即过去采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五种保障方式,与公共租赁房这种新的保障方式并举,全力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具体包括:一是在主城区一、二环间启动建设5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二是廉租住房建设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全年计划新开工廉租住房170万平方米,建成220万平方米。是我市廉租住房建成量最多的一年,其建成规模是2009年建成面积的2.5倍;三是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80万平方米;四是开工建设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五是改造危旧房156万平方米;六是启动53个城中村征地拆迁。
据介绍,重庆市廉租住房保障已在全市推开。保障面积由人均6平方米以下,扩大到人均10平方米以下家庭;保障对象由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惠及范围更广。
重庆市还探索廉租住房与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结合的“拆迁+保障”模式,即对拆迁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补足1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不足35平方米的,保障到35平方米。2008年,这一户均保障面积又提高到4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