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地产新闻
 

开发商在地产危机时代的应对策略


  4月14日开始的本轮房地产调控,已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各地调控细则在此后不断出台,限制投机及投资购房,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效果立竿见影;而关于房产税的传闻,动辄掀起资本市场的波澜,引发地产股大幅波动,可见现下楼市已是风声鹤唳,隐忧重重。

  种种迹象显示,这一轮调控不同于以往。

  一方面是接续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中断的调控,继续调控房价;另一方面,困扰房地产行业的诸多根本问题,也在此轮调控中被一一涉及,如土地招拍挂制度、物业税/房产税等,内中暗含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财税制度改革玄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引发房地产行业的震动以及新格局的形成。

  过去十多年来,这个行业固有的商业和盈利模式、财务杠杆、资金来源、产业链等等,悄然发生改变,中国大陆房地产行业正在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而谁将参与这些规则的制定,谁又将是下一轮行业爆发期到来时的赢家?

  从最初的震惊、茫然到现在的观望,叶楠(化名)的心情渐渐平静。

  叶楠是北京一家大型国企房地产商的京西项目负责人,这一个多月来,他亲身感受到了房地产调控的猛烈。

  “投机投资型客户已经基本出局。”叶楠说,他所负责的项目,因为新政的出台,之前积累的客户很多成了“无效”客户,公司正着手准备调整产品和概念,重新进行推广,以寻找新的客群。

  这期间,一则关于房产税的传言,颇富戏剧性。“发改委称房产税三年内免谈”,让不少人重拾侥幸心理,认为本次调控将很快结束;但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很快澄清传言有误,并严词指出,该传言严重失实,且造成恶劣影响。再次传达了高层坚决调控楼市的决心。

  事实上,包括万科、华润、中海等多家主流地产公司均意识到,本轮调控的时间会比以往都要漫长。“调整力度和政策执行的坚决程度前所未有,对未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认为。

  新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表示,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调整将持续两到三年。此轮政策调控并非短期打压房价的举措,而是纠正房地产市场扭曲发展的长期政策。

  “我个人认为流动性会越来越紧。”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陶冬预计,房地产运作可能要面临两年左右资金紧张的市场环境。

  1 调整产品线,增强现金流

  新政对房地产商核心的影响,便是其资金链。

  相较于恒大的主动降价,万科、龙湖、保利、华润、远洋等主流房企,更多地是调整产品线来应对危机,增强现金流。

  比如,万科总裁郁亮提出全业态的概念,增加了高端住宅以及持有型商业物业比例,还全力开发超小户型、养老住宅等细分市场;龙湖北京公司孙静介绍,龙湖的产品线非常长,始终坚持区域聚焦战略,其在北京的产品,有位于中关村核心的高端豪宅,也有位于海淀、顺义的别墅,以及位于通州的低、中高端物业。

  万科北京公司有关人士认为,产品线的延长,可以有效地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也应有不同的销售策略。比如,在北京,万科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万科蓝山、万科公园五号作为高端住宅,售价攀升,万科将其作为提高单位利润率的重要来源,不会轻言降价;而位于郊区的万科长阳半岛、万科中粮紫苑剩余两栋楼,则选择平价或低价推货。

  此外,住宅+商业的“新鸿基模式”越来越受宠。近日,远洋地产有关人士透露,3月份远洋地产成立了独立的商业地产事业部,由总裁李明亲自挂帅,该部门将负责远洋地产旗下商业项目的运作,这些项目基本为持有型物业。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此轮调整,商业地产受到的影响要小于住宅地产。笔者获悉,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等在内的住宅地产商,也在今年大幅增加了持有型物业的投资力度。

  2图谋扩大地盘,实现弯道超车

  危机对赢家而言,不仅意味着自保,还意味着机会。

  经历过2008年市场低迷时期的房企们,显然具备了应对危机的经验。目前,在最大限度地获取现金自保的同时,一些房企图谋扩大地盘,实现弯道超车。

  5月5日,恒大地产宣布全国楼盘统一85折优惠。据恒大地产总裁夏海钧称,公司要降价回笼现金,以把握即将到来的机会。显然,去年恒大303亿元的销售金额,让其尝到了降价促销的甜头。

  这一次,“万科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应对。”肖莉说,比如在2009年市场兴奋时,万科采取非常谨慎的拿地策略,没有在核心的地方拿高价地,更多往二三线城市发展,因此整个土地的成本是合理的。此外,万科约80%的产品针对刚性需求而开发,刚性需求中的60%是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因此它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坚挺的市场。

  而对于绿城、龙湖这样产品线偏高端、过往在拿地方面表现激进的房企而言,2010年的市场将是检验其新战略的一个好机会。龙湖内部人士称,今年公司将不注重规模而重管理,管理平台的优化以及对项目公司质量的把控,是管理层考虑的重点。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表现得也很谨慎,他说,绿城唯一的风险是土地能否顺利变现,而在拿地之初,管理层就已充分评估,就产品线而言,绿城产品有向下延伸的趋势,包括开发了很多保障性住房;财务方面,大量引入土地和资本合作方,控制风险。

  3变革商业模式,重塑产业链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下半场。”2009年11月,万科总裁郁亮曾对记者表示。确实,与过去数年的调控不一样的是,这一轮调控可能导致整个行业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是很多行业先行者在危机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房地产业商业和盈利模式中,土地自然增值及与其同步的物业市场价格普涨,是房企的核心利润来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万科六成的利润由市场价格普涨带来。

  在这一模式中,房企相当于产业链上各类资源的总包商、整合商,背上了沉重的资产包袱,承担了产业链最大的风险,但其利润却被不断上涨的土地重置成本侵蚀。对于万科董事长王石来说,他更多焦虑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一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都只专心于政策,专心于商业化,从未着眼于产业化,更谈不上节能化,环保化。”王石说,如此下去,整个产业都有可能在全球产业链中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事实上,很多房企已经开始了重塑产业链的探索。万科早已开始了住宅工业化的研究,如今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地;绿城最新发布的“商业代建”模式,通过充分降低土地占压资金中自有权益部分的比例,减小企业在重资产端的资金沉淀,同时实现与土地方的利益共赢;而一向以一条龙开发著称的碧桂园,也在去年开始建筑外包的尝试。

  4手持大量高价土地者对新房的定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就像上一轮调整期来临时,潘石屹预测要“百日剧变”一样,恒大地产此次也预言,他们看到了整合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机会。“这一轮宏观调控,小发展商或者对宏观研究不够的发展商,可能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夏海钧说。

  这也引发一些观察人士的担忧:房地产行业是否会迎来赢家通吃、大型房企垄断的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比起香港房地产市场10大房企几乎垄断90%市场的集中度,内地房地产业的集中度很低,比如万科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34%。

  “这一轮调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2008年没有兑现的房地产企业整合潮,将在2010~2011年间出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回建强预测说。

  而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大型房企是否对市场定价权进行垄断,从而使得房价难以下跌?有迹象显示,手持大量高价土地的央企、国企,以及垄断土地供应的地方政府,对新房的定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今年下半年,去年出让的诸多高价地入市,届时他们如何定价,将会对市场有很大影响。”万科执行副总裁毛大庆表示。

来源:理财周报      时间:2010/6/8 9: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