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授意央企“加速扩张” 缓解地方政府卖地难困局
6月底,决策层关于下半年宏观政策偏向中性的调控主基调刚刚传出,国企央企近期便步调一致地集中拿地,这似乎不只是巧合那么简单。
[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苗头]
[央企拿地调控失败的信号?]
[银行提高三套及三套以上房贷首付和利率]
时至年中,京沪深各地卖地难局面暴露,地方年度供地计划能否实现成为未知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分析,在目前土地市场并不乐观的局面下,央企资金进入土地市场,无疑能加速土地成交。
7月份前后,一直平淡的土地市场开始活跃。而这一次,又是国企担纲“主角”。“新政后土地交易频频流标,这证明调控新政确实起到了效果。但关键时期,在能够快速拉动经济的行业内,央企的推动作用仍然相当重要。”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而国资委近期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这与此前国资委要求央企开发商“不能拿地王”的表态已不尽相同。
事实上,不仅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房地产国企稳住投资量,地方政府也有此意。房地产调控新政实施后,开发商都信奉现金为王,贷款、融资乏力的民营房企更不敢拿地,土地市场一度疲软,地方政府存在着卖地难的困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旦房地产开发量和投资额下降,则不仅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也影响整体的宏观经济。因此,毫无疑问,地方政府还是希望国有企业能支撑起开发量和投资额度,而不至于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尽管央企拿地未必就一定直接推高房价,但央企资金来势汹汹,以大手笔、大价钱拿地,则会使房产消费者普遍形成泡沫共识,妨碍本应有的市场调整。
专家表示,面对房地产调控和结构调整压力,地方政府压力加大,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开始希望国家放松从紧政策力度,目前多数省区房地产调控细则不出台实质上就是在观望国家调控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机构专家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在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中外投行和经济学家们开始下调经济增长的预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会降至8%左右,而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更是对记者直言,“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风险会加大。”
“经济增长已经见顶。预计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出口从第三季度开始放缓的影响,经济增长势头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放缓。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之后,我们预计GDP同比增速将逐季放缓至四季度的8.5%,2010全年平均增长10%左右。”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虽然维持了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9.5%的预估,但也将2011年预估由8.7%下修至8.5%。
“现在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经济下滑’或‘二次探底’的声音了。有人认为第一季度的11.9%的经济增速肯定是成为这些年来我们的最高峰,也是成为我们这次四个季度经济回升向好的分水岭。”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说。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目前经济趋势难以判断,“目前的周期是新长期上升周期的开始,还是原周期的结束,尚无定论。”国泰君安在年中报告指出。
考虑到政府对目前经济指标下滑的担忧,新经济刺激措施有可能卷土重来。
虽然多数官员和经济学家对下半年经济前景持不乐观态度,但却无法对中国政府调控政策做出一致的判断。
尹中卿坦承,他对一些问题实在是把握不准,“我最拿不准就是我们的政府对增长看得太重,如果说过去政府对经济危机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我现在担心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也就是如果我们第三季度经济指标更不好看,政府会把更多的政策措施全拿出来。”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则认为,在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刺激下,政策转型会很快发生。而未来政策可能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将明确刺激大城市地铁、高速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二是延长或新增消费刺激措施;三是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四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而瑞银汪涛认为未来一年经济增长将实现软着陆、通胀上升但仍较为温和,所以她认为政府不会出台任何新的、重大的紧缩政策。不过,她也认为,政府会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大众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全年的房地产建设活动稳健增长。
尹中卿不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二次探底的危机形态,而更多的是从高位运行向正常增长状态回归,“即使说探底,我觉得它所探的底也不是2009年第一季度的6.1%那个底,而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倡的、计划中预计的8%的那个底。”尹中卿说。所以对于当前政府的政策选择,他的建议是,“逐步淡出我们的刺激政策,即使有面临下滑和二次探底的风险也不能再继续刺激。因为如果经济刺激过度了,反而会导致经济增速回落,所以我说是大起得越快,大落得也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