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篇《陋室铭》道足我这个建筑人的心声,仅记孩提时的房舍,黄土和着谷壳、稻杆搅至黏稠做黄土砖,几支大树干做横梁、坚柱,涂着四壁果真是粪土之墙,外头大雨,家中小雨,风吹瓦片飞,木窗随风唱歌,那时的年代不久不远,只是可否不居陋室,吾德仍馨呢?
建筑:以兴为建,以盖为筑。举凡于土扎根向下伸展、地表长出指向天际的物品,我都概称为“建筑”,而它们都将拥有不同的用途、发展,即宿命。
而今发想,由“人”所主导之建筑延伸向居住及自然的探讨,而这样的世界是当初开发者所想要的?想象的?是未来?还是只是个失控的人造衍生物。
观近代两岸
1、观台湾
台湾在于蒋经国时代推动十大建设,创造经济起飞,从农业立足的台湾进而转成工业、代工的成功经济体。人们开始从三代同堂转向小家庭的生活方式,新生代的青年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及个体的独立,台湾的房地产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蓬勃发展。
新房地市场,许多人怀抱属于自己小天地的梦,市场上逢案必空的盛况,是现今台湾的青年无法想象,这群房地产建筑的新势力,造就台湾现今的都市面貌,以现在的观点而论:讲究速成,急功近利,未深思虑,难以永续。热络的经济体,让建筑开发商赚进大把的钞票,求的是快速兴建,快速结案,快速现金入帐。孰能思虑山坡地应经审视谨慎适度开发、新建案考虑是否以人与自然共生而思考,求节能、求永续、求与生态平衡与留给子孙一片干净的土地?以当时求生存社会与教育,很难深思此点,导致今日台湾的面貌,不再是一个宝岛,而充斥着简陋的钢筋混凝土与铁皮屋组合的复合建筑物。
历经十几个年头的转换,台湾新生代有不同的观念,因为经过太多的教训:滥开发山坡地造成土石崩流,滥建造成群聚生活空间拥挤,泛滥的建筑使质量下降,居住生活质量抱怨不停、纠纷不停。因房市渐入供需平衡及台湾消费族群利益想法的奋起,促使建筑质量改善,催促许多保护消费者法令生成,使建筑开发商必须因“人”的需求思考建案发展与模式,只不过过去的建设已造成许多不可抹灭的伤害,对人、对生态、对自然,受伤的状况需要很长时间的疗伤。
台湾在困苦中成长的岁月,即使现在生活无虑,但对于“生活”的观念却进步的缓慢,至今仍有绝大多数人只期待坪数要大、价钱便宜、地点要好、不要管理费……虽然前列考虑是必须,但却不是绝对。所以台湾建筑开发商不仅提供居住的空间,也尽教育转变消费者的习性与生活品味。只是建筑开发商良莠不齐,台湾用心的建筑开发商将会经历转变的阵痛。
2、观大陆
大陆,两岸分隔有时代的因素,所以个人以近期常访大陆及上课时间短暂的观察,浅略报告。大陆的发展是属于跳跃式发展,可以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因为科技而短时间内转变成世界一级之大城。以石家庄为例,它的崛起相信十年前的当地人不能想象的,但开发后的面貌却是比起世界许多大城来说,富裕许多、进步许多、强大许多。
现在大陆的城市发展盛况开发之迅速,似极了台湾经济体起飞时代,但作品之壮丽磅礡似江河山川般浩大,不仅是应人民之所需,也是应这个城市即将展开的新风貌,比起台湾更胜出而无不及,因由国家为主导并与世界及科技接轨,所以大陆发展之快速只能说一年一面貌、回乡乡路认不得。快速发展也让经济成长的大陆,房市供不应求,建筑开发商犹似台湾旧时,总以赶量不重质,以开发为体、速度为主、杠杆运作、以利滚利,其实不免让我想起台湾的经验,期许大陆建筑开发同业,应以台湾为戒,避免重蹈台湾之后辙。
台湾与大陆,两岸三地都是中国人的世界,“有土斯有财”的思想早已深耕,而这句老话古今中外至今都适用,只是深深思索,思财也必须有道,而这个道是什么?是否是因建筑而建筑、是否是因开发可观的利润而建筑、是否考虑为后代子孙及生态而建筑?这是否两难、还是可以并进,值得身为建筑人的我们思虑。
历史轨迹
建筑自古以来它拥有代表历史特色的使命,从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至现代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代表性的建筑,见证一个时代的辉煌。我们建筑开发商的角色扮演少则二三十年在地球表面烙下脚印、多则传世传代几经岁月更替,依旧傲然耸立。
而反观自我,在历史中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呢?如果大量的建筑却无法让居住的人感到喜悦与平安,无法与环境共生,很快将于时代的巨轮中汰换不见,我不是想建筑一栋未来的古迹,而是希望能在居住质量提供一个家庭的成长与传世的记忆,让他们的子孙拥有着祖先经验的传承与智慧的结晶。
循着古老的遗迹,金字塔之谜至今未解,中国古长城太空都看得见,我们是否应该要更谦虚地面对我们所谓的建与筑二字,所以建筑不在止于提供居住的遮风避雨的条件,而应是在乎,如果一个成品完成,有多少人会因为它而感到幸福、愉悦、快乐及价值,而多少生物生态因为它可得以长久生存,而我们的子子孙孙望见,可以赞扬老祖先的智慧为他们留下一个值得学习的建物,我想那是伟大的目标,建筑人的气度也应该如此。
自然与人性的平衡
“人”是一个特别的生物,左右着世界的转动,现今却在自己创造的地盘中,不断地受到创伤,人究竟想要什么?无解。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贪婪的吞食,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地球之肺,每年不断地大幅度地减少,只是为了种植更多的马铃薯、玉米,为了养牛、羊供需肉食品,填饱人之口腹。现在并不是以一个环保人士指责谁的不当开发,只是地球整体状况正在改变,暖化、地震、火山爆发、水、旱灾、海啸等。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也许是地球照着天体自然运行的结果使然,只是人类加速这段变化的过程。建筑工程常常被冠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台湾的苏花高速公路,屡屡闯关却仍不通过环保团体的质疑,西藏铁路的开发也曾带来藏羚羊的伤害与许多未知已知的破坏,这些现况是不容忽视与沉默的,虽然我们并非为这些大型公共工程的主导,但我们就以提供居住空间的立场,应深思虑及人如何顺应环境而生、如何融合自然使人回归于最初,返朴归真的品味生活。
大世界的未来
纵观现今全世界的房地市场发展热络,上海、北京一级大城,房市地价已是高不可攀,台北土地房价屡创新高,却仍远不及新加坡、日本东京、香港等,仍然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豪宅更是在近年的衍生产物,在一个号称精华地段,兴建一栋所谓的高科技与质量的住宅,居住的成员以政商名流为邻,这些理由创造“可怕的房价”不再是以合理的理由创造环境,而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弱肉强食的社会。造成的是人民高负担却不见得是高质量的生活?
人性是喜欢还习惯生活在充斥着所谓四方空壳里呢?再进步的科技、新颖的建材,却无法让人忘却想要出门户外走走,渴望与土地亲近,想要远眺一个大山,想要呼吸有青草芬芳的气息,这并不是用教导养育而成的,是天生自然渴望的感受,今日我们建筑开发商能改变的是什么?能为人提供什么生活服务?能为世界改变转动吗?
远观未来,大陆在世界中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浩瀚的江河、广袤的土地,可发挥的空间十分优沃,犹记2008年北京奥运建筑,鸟巢、水立方等,成为亮眼的世界焦点,今年5月1日开幕之上海世博会,各国尽所能争奇斗艳,呈现崭新不同的新建筑特色,地球村的村民都期待恭逢其盛,是中国人的骄傲。
人人常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代表我们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拥有着左右世界能力,而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建筑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吗?旧时的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也是深植的,而现在中国人图强奋起之后呢?身为建筑开发商的角色中能够泛起一片新建筑文化的涟漪么?我相信可以,就从我们开始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