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地产新闻
 

71家央企为什么不“退房”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一个著名的预言——“我们处在一个赛跑过程中,结果要看腐败和法治的市场经济哪一个跑得更快。”

  现在,曾被国资委勒令退出房地产业务的78家央企,自今年3月以来,似乎也在比赛,比谁跑得慢——据12月6日的《中国证券报》报道,时隔8个月后,仅有7家央企转让了股权,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至今未见动静……目前监管部门已下发“红名单”,要求银行只能对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发放贷款。这意味着,银行将通过资金的收紧“逼迫”部分央企清退房地产业务。

  对民企来说,停贷就是“断奶”,堪称釜底抽薪的狠招;对“不差钱”的央企而言呢?也许同样有深远影响,不过我们翻阅一下故纸堆,会发现他们事实上是被娇宠的孩子……3月23日,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要闻几乎都是《国资委要求78户央企15工作日内制定退出方案》,8个月过去了,现实情况是,71家央企依然磨磨蹭蹭,以别样的方式坚守在房产这块大蛋糕前。

  那么,央企为什么不“退房”?

  当垄断企业占据了主要的赢利行业,具有绝对的定价权,财源滚滚,显然可以预期。表面上看,这对于GDP的提升会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是,有经济评论员早就警告过——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

  历史的教训依然深刻,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的最顶峰期,东京都的地价超过了全美国地价的总和。如果卖掉整个加州,甚至只能买下日本皇宫这一小块地皮。但那是最后的疯狂,之后泡沫破碎,日本经济一度跌入深谷。

  未来的中国,必将面临着希望与痛苦并存的转型期。在房地产这个近乎经济神经中枢的问题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哪怕是异国的“前车”,也值得警惕。

  一两天前,北漂青年小戴那所著名的“蛋形蜗居”在北京海淀区消失了,是的,天很冷,风很大,“蛋屋”不再适合这个季节。我们宁愿相信,那是小戴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蛋屋”的命运不是被拆除,而该置于博物馆内的显赫位置,因为它和郑州的“地下标间”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有关房价的无法抹去的记忆。

来源:重庆晨报      时间:2010/12/8 1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