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顺利出炉,得益于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山东时对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度关注和重要指示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之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山东省相关部门制定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记者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获悉,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国函[2011]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7日正式印发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国家发改委在印发《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 规划》共9章,约3万字,明确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确定了优化海陆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抓紧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重点试点领域,积极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接合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职能分工,进一步加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制定、完善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政策实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帮助山东方面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国家海洋局、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与督促检查,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实施情况。
范围:六市两县划入“蓝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底包括哪些范围?按照规划,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 6.4万平方公里。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规划》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资料显示,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沿岸分布200多个海湾,以半封闭型居多,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拥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320个,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空间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海洋渔业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山东海洋文化拥有约6500年的历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山东海洋文化拥有约6500年的历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海上风能、地热资源开发价值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洋资源禀赋较好,开发潜力巨大。
据了解,《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这一规划是指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方向:遵循四大发展原则
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四大发展原则,即: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强化生态保护 ,实现持续发展;推动海陆统筹,实现联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创新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密切跟踪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突出海洋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加快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
实现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要求,依据不同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式,推动蓝色经济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联动发展就是要发挥半岛型地理优势,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开发开放。
实现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定位:引领示范海洋经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要在怎样的坐标上进行定位?《规划》指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强化港口、园区、城市和品牌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同时,整合海洋科教资源,实施海洋高技术研发工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
深化海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构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目标:人均纯收入年增10%
2020年之后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会建成啥样?《规划》提出,到2015年,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