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解决高房价还得回到原点
| 土地是房地产行业的根本资源,不解决土地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高房价。在目前的土地市场上,政府无疑占据着绝对优势,一方面可以从农民手中征地转为国有,再把土地卖给开发商,通过这种土地财政来维持庞大的支出。
前段时间跟一位地产公司负责开发的老总聊天,他说这几年拿地搞开发,所谓的前期土地价值调查、规划设计不算最重要的,随便找块地搞开发基本都能赚钱。最主要是能跟政府“走通”关系,能够低价拿地,在开发中又能顺利获得各种批文,所以在房地产公司“能喝”比“能做”更重要。
诚如此言,近些年我们看到房地产项目在产品的创新上远比不上其他行业,但是楼价却一天高过一天,房地产业也因此被贴上了各种“腐败”标签而被人诟病。
土地是房地产行业的根本资源,不解决土地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高房价。在目前的土地市场上,政府无疑占据着绝对优势,一方面可以从农民手中征地转为国有,再把土地卖给开发商,通过这种土地财政来维持庞大的支出。而被拆迁户往往对拆迁补偿不满,激发出各种社会矛盾。
事实上,并不是农民不愿意“出让”土地,关键在于土地的价格能否让他们满意。端午假期,小记的几个亲戚去乡下想买一块荒地盖别墅自住,当地的农民就很高兴。但亲戚回城一打听,原来农村的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是不能随意买卖的。尽管双方都乐意做这桩交易,但由于政策原因还是不了了之。
土地的流转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农村集体用地上兴起的集资房风行一时,虽然绝大多数的集资房没能获得房产证,业主们没有享受到普通商品房升值的利益,但十几年来却解决了大批城里人的居住问题,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个人认为,楼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吃穿住行中“住”的问题,如果合法的“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不合法的“住”的出现就显得“合理”。因此不管是上世纪90年代的集资房还是2000年以后的小产权房,都通过“不合法”的土地利用手段提供了“合理”的楼价和居住功能。要解决目前不合理的高房价,光采取提高首付、提高利率、限购等提高购房门槛的措施是远远不能治本的,如果在有效监管、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将部分土地从中间环节中解放出来,楼价想不降都难。 | | | 来源:金羊网 时间:2011/6/10 8:51:5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