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地产新闻
 

“香河事件”折射房企土地困局


  备受关注的河北香河县政府违规圈地事件,已经成为土地流转过程中“以租代征”的典型性案例5月底,河北省政府已对包括香河县县长、国土资源局局长在内的9名官员给予处理。

  另一方面,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在香河县利用政府违规圈占土地开发项目的房地产商有北京建工集团、北京住总集团、保利、首创、万通、富力、中粮等近30家名企,如果香河县目前的土地供应规模和模式发生变化,受此事件波及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至少有千亿元。

  众多品牌房企被牵连到“香河事件”中,其背后反映出的开发商拿地困局同样值得深思。

  政府的“诱惑”

  “欢迎开发商到廊坊,赔了算政府的,赚了是开发商的”。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廊坊市长王爱民的这句口号还让人记忆犹新。而吸引开发商的最大筹码,便是香河这样经过地方政府“以租代征”得来的大量土地。

  香河县政府采取的方式是将土地流转变异为“以租代征”。待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后,村镇两级政府自行组织“土地补偿完毕证明”等相关材料,上报县国土部门,办理国有土地权证,实现土地从耕地向国有建设用地的变更。随后,县政府指定土地一级开发商对该地块进行综合整治,时机成熟时对地块进行招拍挂。

  “客观地说,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摇摆,给了基层政府一些误导。”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赵红梅认为,“基层的村镇干部,觉得有大量的违法行为没有查处,认为既成事实后,政府不会轻易下手,所以存在一种违法也会有变通方法的心理。”

  于是等到大批开发商相继到来时,等待他们的是合法且低廉的开发建设用地。备受媒体关注的五矿万科·欢庆城和万通紫藤堡,项目所有用地都是通过土地公开交易市场招拍挂获取的住宅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全额缴纳,五证一书齐全,政府统一编号,可以查证。所有手续和流程均符合中央和地方政府规定。

  但如今,这些品牌房企还是成为香河政府违规征地的受害者。尽管事件中地方政府扮演着主导者角色,但同样暴露出企业在拿地中一个症结:逐利的天性和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使开发商忽视了土地根源的违规操纵。事实证明,一旦风险降临,房企即使规范操纵也无法独善其身。

  尴尬的民企龙头

  土地是每家开发商的命脉所在。“香河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房企的拿地困境:对于需要大规模开发的品牌房企而言,想要得到足够体量的地块越来越困难。这一点在万科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作为行业内绝对龙头的万科,一直是以“快速开发”和“规模效应”保持着稳定增长。但日益紧俏的土地成为这种发展模式的一大障碍。

  在香河,万科是通过与央企五矿合作的方式,成片拿地进行开发。而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万科目前在北京市场开发的项目,都是与中粮、金隅、住总、京投这样的国资背景房企合作。不难看出,万科的民企身份在扩张的道路上略显单薄。

  同样,对于此次卷入“香河事件”的众多开发商(尤其是民营房企)而言,能在毗邻首都的香河大肆圈地机会难得。正是过分依仗于规模开发,使得这些志在扩张的房企香河地方政府圈地牟利的助推者。只有在增长方式上有所转变,房企才能走出对于“圈地”、“囤地”的依赖。

来源:搜狐      时间:2011/6/14 9: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