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学员风采
 

刘瑞领:用七年 赢自己


人生五味
品读岁月
用七年
赢自己
——专访亿博基业集团董事长
刘瑞领

文/本刊记者 张金凤


1989年,初出茅庐的他,成为灵寿县供销社的一名基层员工。后来,经过血拼,他掌舵于高邑县农资公司。大概是为了印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老话,由于市场不景气,农资公司几乎倒闭,他,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原点。

200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陷入了人生的“最囧途”。下一年,他为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局赌注——投资房地产。如今七年过去了,刘瑞领用自己的胆魄和智慧赛赢了内心的承诺。

从第一个项目“苹果城”到如今项目遍布在石家庄郊县五个地域,他所领导的亿博基业集团也在朝着多层次、高规格发展。目前,集团涉及房地产、农业、旅游、物流、国际贸易、新农村建设及金融等领域。在品读了人生五味后,他也筑建了幸福。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具备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思想规律与运转一种不同寻常的了解。”慢慢体会《羊皮卷》中的这句话,静静感受恬淡、宁静带来的爆发式的享受,冲刷着五彩霓虹下的“浮世绘”。

嘴角那颗“伟人式”的痣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渐渐散开,这是个爱笑的男人。洁白的衬衣,即使在微黄的灯光下,依然将微胖的他显得干净、干练。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企业成立之初到如今的七年时间,当初跟着他“打江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仍旧一起“并肩作战”。七年,刘瑞领说他的企业还处于成长期,自己也在慢慢变得成熟。他用七年,跑赢了自己……

 

没有“纸飞机”的年少时光

当80、90后的声音充斥主旋律的时候,我们发现关于童年的描述似乎到处是鸟语花香。即便是愁苦,也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还在偷笑呢。靠着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了。”童年的世界被歌词美化的恍如世外桃源。

生于70年代的刘瑞领,谈到童年的话题,停顿了一段时间,脸上的笑容也收了些许。末了,他用“不像别人那么有滋味”来形容。那沧桑的语调一下把气氛拉成了“深秋”。

刘瑞领,在家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四个男丁在当时给家庭带来的压力非常大,父亲在外地任一个基层供销社主任,每月工资仅几十元。很快,三个哥哥相继辍学。年幼的刘瑞领一下担忧起自己会不会也即将面临同样情境。那时的童年就在担忧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害怕没书读的惶恐远比饥饿更加可怕。

那段窝窝头岁月

现在的年轻人,在看到比他们年长的人们说起关于窝窝头的那段岁月,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厌恶”是由何而生。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窝窝头就是健康的代表,他们见着这些所谓的“杂粮的、健康的”窝窝头是满心的欢喜。

对于刘瑞领来说,那段关于窝窝头的记忆已经深埋心底。那时,家里负担重,窝窝头对于兄弟四个都是绝美的食物,能够吃饱窝窝头在他们看来已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逢年过节,家里偶尔有顿白面馒头,他看着诱人的馒头从不主动拿去吃。

这样的环境,历练了刘瑞领的心智,也同样让这个大男孩获得了他这一生最为可贵的财富:感恩。兄弟几人只有他一个还有书读,父母毫无怨言地抚养着他们,努力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日子虽然艰难,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些,都是年幼时他领悟的那份最纯的感动和幸福。

秀美高邑 风化最美

谈起高邑,他突然兴奋起来。关于往事的回忆被暂时搁浅,一直不大说话的他很是激动地说:“我的出生地高邑曾是刘秀登基的地方”。话语中透露着骄傲与喜悦。

汉光武帝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到了刘秀这里,便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美丽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越狱成功后,他在狱中的朋友瑞德感叹道。是的,即便已“泯然众人”的刘秀,仍因“多权略”(《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处事极为谨慎的品性决定了日后“单车空节巡河北”、平定北州,直至称帝。

刘秀在位期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对于这些关于刘秀,关于家乡高邑的历史知识,刘瑞领说起来头头是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关于历史的记忆也随着各种传播途径飘散到了四方。但是历史积淀给后人的思想财富以及相应的风俗教化却“历久弥香”。刘瑞领,这个被历史熏陶沉淀后的男人,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时代厚重感”,思考着人生,思考着企业发展,思考着如何做好一个“人”。

韬光养晦 员工变老总

1989年,刘瑞领从县高中毕业。尽管父亲在县供销社任主任一职,刘瑞领还是被安排在了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干最基层的工作——司机,每天起早贪黑的机械的与方向盘为伴。枯燥的生活永远都纠缠在那几里地的距离间。

本以为在父亲手下,其他人会多照应下他。一段时间过去了,他发现,便利条件用不上不说,其他人有什么重活、累活也定会在第一时间叫上他。刘瑞领说,那时父亲最常教导的就是,工作上一定要主动。别人不干的你要去干,别人少干你要多干,有重活累活要主动去干,“因为你是我的儿子”!

当时的刘瑞领很是不理解父亲的这一做法,直到自己做企业老总了才发现,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都要有这种精神。他说,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普通,但始终从点滴做起才能积累更加崇高的人生。

这个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的孩子,就这样在人生的最初起跑线上以吃苦耐劳赢得了别人的尊敬,绽放了自己。很快,这个看着不怎么起眼的青涩的毛头小子便从司机成了售货员,接着成了业务员。很快,成为公司业务科长、副经理最后做到经理。

对于这样的描述,即便是和刘瑞领面对面坐着听他讲述,还是不能体会这其中的艰辛。人们通常都是这样,凡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真切地体会每走一步,自己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忍受的痛苦。很多年后,回想起来,心底还会隐隐作痛的经历在别人看来也许只会欣慰一笑。所以,他不愿多说。

只是,在今天。和刘瑞领谈话,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消蚀。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焕发出光彩,像春阳下跳跃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被“NG”多次的回忆画面

我一直在想,如果采访当天是拍一场电影的话。那么,这场电影在讲述刘瑞领进军房地产之前,关于创业这段往事的画面势必要被“NG”多次。为了避免上来就谈些关于企业等等之类的话题太过枯燥,特地设定了生活类的问题置于前面。

眼前这个男人,在谈到关于创业之初的故事屡次发出请求。“请将这个问题放到最后,我现在还是没有做好讲出这段的勇气。”而这句话,从采访开始到现在已经被提及多次。他似乎极力地让自己更加清醒地面对那段艰难岁月。最后,他用“备受煎熬、生不如死”来形容当时的心理状态。

时间回到2002年到2004年间,话说当时的他也刚过了而立之年。而县农资公司作为国企,在外人看来应该还可以,但是不幸还是很快就降临了——公司面临破产。刘瑞领分析说,当时市场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化肥、农药等商品在那个时段经营乏力,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费、税、员工的工资等渐渐都成了巨大负担。

而此时的银行贷款甚至连利息偿还都成了问题,各种业务根本无法运转。就这样,他的“心血”变成了“血流成河”的结果。农资公司撑不住了,内部员工集资,外部债台高筑,到家逼债的天天都有。

知情的亲人劝说让他“一走了之”算了。他说做人要堂堂正正,说到这里,刘瑞玲顿了顿并且长叹了一声气说“我相信有心人、天不负!”当时一直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刘瑞领一步步走下去的。

他说,当时公司欠私人的款有近二百万,公司欠银行贷款四十多万。这一数字在2002、2003年,对于一贫如洗的他应该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所幸,公司所欠的全部债务包括公司借银行的款在2005年都已还清,刘瑞领说,这是他做人的准则!



“苹果城”打响第一炮

2004年的刘瑞领用“一贫如洗、白手起家”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他苦笑地说道:“在那时只有孤注一掷,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谁曾想,这“一搏”就“搏”出来了个“亿博基业”。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总能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穿梭于赵县大街小巷的身影,他开始了千方百计的借款“征程”。

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赵县的苹果城。刘瑞领回忆说,2004年的房地产行业还比较好做。这个总面积不到两万平方米的小项目却是日后刘瑞领翻身走向正规的重要一步。通过卖期房,回笼资金,这个小项目就把之前欠下的账全部还清了。

无债一身轻。尽管手头在偿还欠下的账后所剩无几,刘瑞领还是满心欢喜地筹划下一个项目投资,就这样,在县级市场这七年的发展中,遍布了他的身影。

关于当时苹果城的得名原因,我们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但是因为这个项目,而让刘瑞领在房地产行业的起跑线上赢得一步,还是让我不禁感慨,一切的一切大概都是这个基督教徒冥冥注定应得的,因为忠诚,所以必然会硕果累累。

孩子的偶像

人生如同一条河流,它静静地流着,有时激越,有时舒缓,于不经意间收获最美的风景。在这条河中你应该始终透彻、明晰,绝不允许任何的玷污,而幸福也许就在下一个转弯处。

如今的他,孩子也长大了。看着一双儿女开心、快乐地成长,他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在被问及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他只是憨憨地笑,一脸幸福地说:“我就是孩子的偶像、榜样和力量,他们很崇拜我!”

虽然在最困难的时期,孩子还小。不能像刘瑞玲小时候一样,亲身感受到周遭的艰辛。他说,2004年公司刚成立之初,连续几年,虽经常回家但给孩子说上话的机会却不多。“每天回家的时候,孩子都睡着了。早上走的时候,孩子还都没醒。可以说是披星戴月。”

就是这样,起早贪黑的他终于在这几年公司逐步完善后才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懂事的孩子理解父亲的不易,从来不抱怨什么。虽然不善言辞,在谈到孩子时,他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愧疚和幸福。

“去家族化” 打造集团公司纯洁性、高效率

七年的时间,刘瑞领和公司一起见证着走过的艰难岁月,也分享着公司逐渐壮大带来的喜悦。但是和许多企业家一样,公司同样面临着从初期“抱团取暖的家族化”到后期“做大做强去家族化”的历程。

“公司成立之初,有六七个亲戚在公司,那个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打拼。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些亲戚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而是妄自尊大,他们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权利。举贤不避亲,但他们几个人确实使公司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使部分员工产生了消极的思想。这样,就会削弱员工的战斗力,破坏员工的创造力”。同时,刘瑞领认为,在公司高速发展的时期,集团公司要保证其纯洁度和高效率,必须要“去家族化”。

不仅是刘瑞领的企业,现在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这样的问题。8月15日,在龙湖地产有限公司(龙湖地产,0960.HK)公布中期业绩的同时,董事会主席吴亚军宣布辞去CEO一职,并由原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商业地产部总经理邵明晓继任。吴亚军在发布会上称,希望以此加强公司的机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

业内学者认为“去家族化”有其必然原因。家族成员相对于职业经理人,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滞后的矛盾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日益明显。

刘瑞领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地实现“去家族化”。这种刮骨疗伤的做法虽然剧痛,事后也会“阵痛”,但确实是“必须的”。

七年了 老员工“一个都没少”

刘瑞领说,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今,当初跟随他“打江山”的老员工们,到现在也还在跟随着他一块“守江山”。“不管能力大小,他们都一直在我身边。他们对公司最大的价值和财富就是绝对的忠诚。七年了,他们不离不弃。公司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在公司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要。”

七年了,不长但是也确实不短。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员工“紧相随”?是不是有着优厚的奖励机制吸引大家?种种疑惑一下都涌了出来。

“是不是你们公司给与员工有什么奖励机制?”

“我们公司从来都不是待遇留人或者以情留人,而是以公司明确的目标留人,坚持的信念是‘公司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尊重每个人的意见,每个方案的制定都是几经争论而最后确定的。让各位高管共同参与,真实地管理。”刘瑞领认真地回答着。

“那要是您提的方案,他们不满意怎么办呢?”记者打趣道。

“即便是我提出的,也要有争论,只要有更好的方案,我的就果断pass掉。”他斩钉截铁地说。“再说,有很多次我的方案都被毙掉的。少数服从多数吗?”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是成功,把不平凡的事情做的平凡那是成熟。”他如是看待成功和成熟的区别。

他说,现在的自己逐渐被磨砺的更加从容、淡定,遇事比以前更加沉着、冷静了,也许是四十不惑的缘故吧。

“成功是事业上的一种标志,实现每一个目标,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但成熟是心态和心智上的变化。”他有感于人生,亲身经历过的磨难如今成了他思考人生的重要财富。在他看来,成熟远比成功要重要。由于经历、思想层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许每个人对成功和成熟的理解也会不同。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当你迎着朝阳步入办公室、会场、机房,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多少事,从古到今,由无到有,从早到晚,那是成功的开始。当你伴着月色回到家里,打开音乐、沏杯茶水,面对亲人、儿女的温馨。多少事,从繁到简,由忙到闲,欢乐亲情。那是成熟的收获!

把工作当爱好并学会享受它

闲聊之余,提到刘瑞领的业余爱好。他想了很长时间,发现除了工作,竟然真的没有什么喜欢的了。“我没有其他爱好,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和读书。我可以不间断地工作,但是都会很愉悦。”说话间,他开心的像个大孩子。

这种提到工作就由衷兴奋的人,内心到底坚守的是一种什么情节,我们不得而知。大概这是一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习性与韧劲,只有与之产生共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种感受。

这个喜欢博览群书的男人,不但精读《圣经》、《羊皮卷》、《卡耐基》等名著。每每遇到感动或感触的经典语言,他都会一笔一划地记下来。从1990年到2003年,瑞领一直坚持手抄13年。“大概几万字,但是每一个抄的小本现在都还保留的好好的。”他骄傲地说,似乎那是他最宝贵的宝藏。

他说,手抄的那些话,有些不记得了。但是保尔的那句话却一直铭记心头,并且时刻拿出来警醒自己。说着,他就不自觉地背了下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看着他,你总能感受那份久别的淡定与宁静。他不善言辞,更显平静。似乎尘世间的一切喧嚣、浮华都与他无关。他只是静静地倾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微笑……他不像一个商人,内心强大的信仰力量散发出来的阳光温暖着周围的人。从他眼中,读出的不仅是坚强,更是一份感染众人的幸福之光。

手记:

不只是面对面与刘瑞领交谈时,我愿意叫他“老刘”。平时,和他联系的时候,有时还会脱口而出“老刘”。这个长我近二十岁的地产老总,似乎于情于礼我都不应该这么叫。但是,他给人的那种天然亲和力,总是让我不自觉的称之“老刘”。即便是后来整理稿件的时候,每每全名称呼时总觉得有些疏远。

采访中,老刘说的话很少,除了讲述那段难忘岁月时显得情绪上有些激动。剩余时间,老刘始终是面带微笑。他说,有人说过他像个“弥勒佛”,我笑而不语,其实心底还是比较赞同这种形容的。

给老刘做了个游戏,说如果现在眼前有一个魔盒,对着魔盒可以给20年后的自己说一句话,而20年后,这个魔盒会自动打开弹出那句话。老刘的选择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采访中,老刘的低调和一些对于企业的看法震撼着我。他对于汶川地震的捐助只是在被问及的时候一带而过。他认为做这些事情再正常不过。关于企业的未来,老刘说,如果有可能,我同公司现任几个人持续经营一直到老。“和谐、发展。”老刘如此解释。

接下来,对于房地产项目的选择,老刘说,准备紧跟国家政策走。将投入大部分精力进入旅游地产、农村地产、养老地产及保障房项目建设中,顺势而为,惠己及人。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1/10/27 16: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