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中国地产总裁》
 

王永平:商业地产中的“围城”现象

    开发商如果把商业地产当作“避风港”,结果很可能发现那是个“黄岩岛”,更大的风浪在等着你。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宏观机遇毋庸置疑,问题是如何将其成功转化为你的微观机遇。
   
    当住宅地产遭遇调控,当宗庆后高调宣布3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购物中心,当杉杉投资控股号称要在10年之内在全国打造15-20家“奥特莱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谁没有做商业地产”?
   
然而商业地产前景是否一片光明?如何做好商业地产?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日前接受了《中国地产总裁》杂志专访,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情况及如何做好商业地产做了详细解析,并提醒开发商慎赶商业地产这一“热闹”。

    慎入商业地产

“行外乐观,行内悲观,内行乐观,外行悲观。”王永平对当前全国的商业地产形势的评点有些拗口但却耐人寻味。他指出,当前住宅地产的严峻形势使得很多房地产企业误将商业地产当做“避风港”,而前期调研中不严谨等弊病最终集中爆发在后期招商与运营环节上。他举例说,“前不久前往鄂尔多斯新区康巴斯调研,这个目前仅有万把人口的新区,刚刚又落成了一个30万平米的购物中心,项目在招商上必然遇到严重困难。”

据王永平介绍,鄂尔多斯的情况并非个案。由于近年来内地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项目之间在招商上展开恶性竞争,许多项目陷入招商困境,开发商在与品牌商的博奕过程中议价能力大大下降。按照以往的行规,购物中心的租户都先付租金,自付装修费。但是现在,一些品牌商户俨然成了上帝,不仅要求开发商延长免租期,还要按照高标准去装修商铺,而且不再付出固定租金,只按照经营流水给开发商抽成。这种现象过去虽然也有,但那只有LV等少数奢侈品才敢开出的价码。但是现在这股风气已经刮到了时尚快销品和高档餐饮店。“这样一来,所有的风险全部转嫁到了开发商的身上。”王永平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也注定不可持续发展,“王健林风生水起的万达广场给他带去了无数财富,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地产就是今天创富的新秘籍。”

谈到这股商业地产投资热,王永平认为只能称之为增长,不能叫发展。因为许多地方的商业地产只是数量在增加、体量在增加,而并没有涌现真正满足商业与消费品需要的现代商业地产项目。究其原因既有开发商专业的缺失,也有政府规划失当的重要责任。现在各地政府因为住宅土地遇冷了,就不断增加商业用地,在出让大宗土地时强制配置大体量商业用地,以住宅地“绑架”商业地,而根本不考虑当地商业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

对于房企进入商业地产必备的素质,王永平认为要具备“三力”,即眼力、实力、耐力。“眼力”就是指要有专业判断,包括地块区位条件评估、定位方向准确,就是说有人才;“实力”指要有能力去长期持有商业物业,只有这样才能统一规划与运营管理;“耐力”就是说商业项目要培育,要不断去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如果没有任何准备,那么必然会身陷其中。

    如何做好商业地产

复制性差是商业地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大难点。王永平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比喻商业地产的地方特性。“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取得了成功,也出现了一批好项目,但是,由于各地消费市场的差异,即使万达自己也不是每个项目都可照搬。更不要说别的公司去照搬万达了。开发商如果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跟风模仿,很难得到好的效果。”王永平分析说,万达模式是通过销售来回笼资金,这也是当前很多商业项目回笼资金所采取的方法,但当住宅项目遭遇调控,资金回笼就会面临问题,而万达有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做后盾,能够做到“满户开业”,这又是一般开发商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开发商有必要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盈利模式。

其次,王永平认为,保证资金链的安全是商业项目长久发展的根本。“开发商一定要量力而行,现金流的畅通才是制胜的根本。”王永平介绍说,很多开发商因为贪图一时的土地“便宜”而大量储备土地,最终造成资金链断裂。他认为,所谓的“地王”,并不是地价最高,而是“最好的位子不出最高的钱”。一味追求“地王”,很可能会使得企业陷入资金紧张。“而商业地产的后续产生利润的功能要求企业做好后期的经营管理,通过经营管理去获得资金,也是保障现金流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王永平同时指出开发商要慎防为占领市场而做出的盲目扩张,“量力而行”依然很重要。

商业地产能不能成为“香饽饽”,科学的规划很重要。“当前的很多商业项目规划不科学,一些开发商盲目转型,没有从城市的经济总量和城市人口出发,从而造成现在商业地产遍地开花,大量低端项目重复建设,既导致了企业效益的下降又造成了盲目的投资和浪费。”在这一方面,王永平认为,政府应该“出手干预”。


    商业地产不存在过度泡沫

“泡沫是供求关系之间的失衡引起的,而商业地产很多时候是结构性矛盾,即有效供应不足、无效供应过剩,所以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泡沫。”王永平认为,当前的商业项目,存在的是选址难和招商难两大难题,即所谓的结构性矛盾,而非泡沫,所以国家调控的可能性很小。

王永平认为,相较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并非关系国计民生,其本身的投资属性决定其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对于住宅地产来说,过去的黄金十年得到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从而使得这一行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很多涉足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流,这就是宏观机遇等同于微观机遇。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存在极大的“个性”,“一个商业项目,从前期的选址,到后期的物业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是所谓的‘微观机遇’,所以说,即使大的宏观环境是利好的,也不等同于说就一定可以盈利,因为商业地产的微观机遇并不等同于宏观机遇。所以说,商业地产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很小。”

“政府不需要调控商业地产,而是采用规划调整的手段对商业地产进行干预。”王永平认为,当前的商业地产项目,缺少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政府应该将前期的城市规划做好,从城市的经济总量以及商业品牌的发展节奏出发,将每个地块的实际用途规划好,而不是将商业地产项目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项目,不考虑商业发展的规划要求,从而造成“只关注引凤,而不关注筑巢”的现状。王永平指出,这正是我国目前商业地产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于商业地产的未来,王永平概括为“谨慎性乐观”。他认为,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从这一点看,商业项目拥有“美好的”前景。但是,随着近几个月经济数据的出台,宏观经济下滑趋势明显,这就要求开发商作出品质高的项目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商业项目宏观机遇和微观机遇的“不同步”又使得商业项目的盈利远不如住宅地产那样“轻松”,所以说,商业地产的未来是“谨慎性乐观”。

在采访结束之际,王永平套用了一位外国哲人的话对行业提出了期望:让我们放慢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他解释说,商业地产的灵魂就是经营。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2/8/1 10: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