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仙
“中国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不像很多发达国家,很多事情都做完了。以房地产为例,再过二十年,很多房子又要拆了。”长久以来,宗庆后都有一个关于商业地产的情节。
从最初的小饮料厂到现在的首富,娃哈哈从来都不缺乏卖点。每每谈起娃哈哈,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它庞大的饮料帝国,但是现在,在宗庆后的娃哈哈帝国版图里,不再只有以前的“汤汤水水”。宗庆后曾经公开表示,娃哈哈今后要专注于高新技术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零售业三大领域,其中零售业可能集中在建设城市综合体、开设奢侈品折扣店、以加盟为主。
“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只要每个人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中国经济最起码还能再高速发展二十年!”对中国经济的这一认识或许是宗庆后做出决策的根本点所在,而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宗庆后发声:“中国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不像很多发达国家,很多事情都做完了。以房地产为例,再过二十年,很多房子又要拆了。”长久以来,宗庆后都有一个关于商业地产的情节。
初衷
娃哈哈的商业地产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娃哈哈想在杭州成立一个“娃哈哈美食城”的项目,却因涉及民间集资的敏感问题而搁浅。2010年,宗庆后表示要在全国建立100家购物中心,虽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进展,但两年后,宗庆后再次表示,要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建立100个精品市场。
娃哈哈的这些举动,除了源于总舵主宗庆后的商业地产情节,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在零售行业,大型超市在垄断了市场的同时,收取高额的入场费,并且动不动拖欠克扣货款,已经严重影响到制造商的利益。因为此项,娃哈哈每年需要补贴经销商上亿元。为了降低成本,“财大气粗”的娃哈哈已经不愿继续忍受这样的“盘剥”,用宗庆后的话说,是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宗庆后要做的是自建零售网络,在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同时,提高娃哈哈在商超渠道上的话语权。“我们进军零售业,就是希望直接从国外厂家进货,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这样商品价格才能降下来。”宗庆后指出。
这只是娃哈哈多元化道路的一小部分。
有专家认为,娃哈哈的多元化发展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饮料行业的利润在下降,而投资商业零售业不光可以完善产业链,还能通过商业地产来保值增值。无论娃哈哈的多元化是否是无奈之举,“不差钱”的娃哈哈具备了“玩转”商业地产的首要条件。
另外,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是娃哈哈的优势之一。2010年,娃哈哈曾与河南商丘签署了5亿元的娃哈哈交易大厦和娃哈哈生产基地的协议,虽然商丘政府给娃哈哈提供了多项便利之门,但该项目最终并未有实质性进展。不过即使此次与政府的合作未见成效,但实力如娃哈哈,也足够让诸多地方政府趋之若鹜。
扩张
无论是基于现实考虑还是源自宗庆后的商业地产情节,2012年11月,娃哈哈第一座娃欧商城在娃哈哈大本营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除去之前河南商丘项目的不了了之,娃哈哈变换多次的商业战略终于落地。在此之前的6月,宗庆后曾经亲率团队飞赴欧洲,考察相关品牌的设计风格、面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以及定价策略等,这次招商,宗庆后从300多家欧洲企业中选择了200多个合作品牌。
显然,娃哈哈调整了进军商业地产的战略,拿地自建正逐渐淡出,后期的商业资源整合和运营成为重头戏。据了解,除了在杭州,娃哈哈今年将会在长沙和株洲开店,以租赁物业为主。宗庆后本人则表示:“娃哈哈要打响自己的品牌,三到五年拟投入资金近百亿元,筹建100座商业综合体。”
2013年3月,“娃哈哈2013欧洲精品特许经营加盟全国招商大会”在杭州召开,招商大会上,娃哈哈旗下的娃欧商场作为众多欧洲品牌的独家代理商,面向全国招募加盟商。
按照宗庆后的初衷,娃欧商场的运作模式将由商场提供店面,娃哈哈提供商品,吸引加盟商加盟国际精品市场,将国外的精品集中在一个商场。这样既解决了商业地产招商难的问题,又可以吸引部分年轻人创业。在娃哈哈的官网上,评价这样的模式为“联合招商”模式。
有资料显示,娃哈哈已经购买了长沙泊富国际广场的商场,租用了株洲神农太阳城并联合贵阳、太原、南昌等二三线城市的19家商场进行联合招商。
“娃欧商场本身就是一个尝试,是第一块试验田,有益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与创新模式。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进军零售业的信心倍增!”宗庆后的商业规划也逐渐清晰——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市场,吸引欧洲厂商直接进驻开设专卖店;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华的总代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计加盟店。
所有的想法,最终落地,都要市场说了算。
困境
从最初的自建到租赁,从建设购物中心到代理欧洲品牌,从100家购物中心到100家欧洲精品市场,很明显,娃哈哈的商业地产之路走的并不顺畅。即使是行业老大万科,在试水商业地产时亦是谨慎小心,即使多年筹谋,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和成熟的产品线,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宗庆后显然低估了商业地产“这趟水”。
娃欧商场从开业至今,并不如宗庆后预料的那般顺利。按照宗庆后的预计,除去奢侈品,欧洲二三线品牌因为其上乘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机,性价比更高,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娃哈哈制定了“以引入欧洲二、三线品牌为主,辅以部分一线品牌”的战略计划。
娃欧商场开业将近一年,市场并不买账,业绩遭遇滑铁卢,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之为“空城”,有品牌代理商抱怨:“当初是冲着宗庆后首富的名号来主动与之接洽的,但后来才发现,顾客太少了。”
实际操作中,娃哈哈商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短板暴露无遗。市场是无情的,没有给这个饮料帝国面子,门庭冷落,消费者抱怨体验性差,经销商抱怨顾客少,加上周边成熟的商业物业的冲击,娃欧商场的经营陷入困境。不得不说,门外汉想要成为专家,仍需时日。
“我想第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交一点学费也是应该的,新的业务、新的市场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对此我们有充足的耐心。”宗庆后说,“毕竟做任何生意道理都是相通的,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我们从帮助人家代销四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花了26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我相信我们进入零售行业发展到同样的规模可能就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虽然宗庆后仍然信心十足,但是不得不承认,“二次创业”之初,宗庆后可能低估了商业地产的“难度”。
专家表示,商业地产对企业的开发能力、商业运营能力以及资本运作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专业的企业缺乏专业的招商和规划以及运营,很有可能遭遇失败。而且娃哈哈从快消这个现金高速流转的行业进入资金沉淀的商业地产,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人才贮备,风险可谓不小。即使“财大气粗”如娃哈哈,也不能挣脱市场规律的束缚。
这只是娃哈哈本身的困境。从外部环境来看,近些年,万科、龙湖等大地产商纷纷加码商业地产,而零售业本身也开始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势头。娃哈哈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军商业地产,并非最佳时机。但宗庆后认为,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即使不是最佳时机也不能放过。
对策
与娃哈哈的营销策略类似,宗庆后将娃哈哈送上了全国每个乡镇的货架。这次,宗庆后想要借助城镇化的“东风”,打造自己的零售网络。宗庆后曾经表示,最终将引进300余家欧洲品牌。
按照宗庆后的理解,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使得中国的消费市场无形中扩大了很多倍,“我认为商业地产的经营者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一二线大城市,小城市同样也有商业地产的开发需求。借着当前城镇化的东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些新生的市场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大中小城市齐头并进,这个市场才能越做越大、实现良性发展。”
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青青也表示:“资金问题不大,如果做好,未来几年可以再造一个娃哈哈。
无论成败,宗庆后此举都给娃哈哈庞大的商业版图上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正如他所说,“我们对国内商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因此只要我们认准的方向没有错,我们就会坚持走下去,而且会走得很快。”或许,数年之后,这个“半路出家”独辟蹊径的饮料王国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商业版图也未为可知。